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屯門三聖漁港故事堪回味

時間:2018-08-03 03:16:16來源:大公報

  圖:花崗石築砌的聖廟,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二級歷史建築

  歷史會使一個地方更有魅力。身處香港,大家看見的是都市的繁華,因而有時會忘記它曾是富裕的漁港。當漁港被改建,漁民們漸漸適應岸上的生活,曾經發生的漁港故事,也就慢慢被人遺忘了。或許,當大家知道了這些歷史,對香港有更深的了解,因而會發掘到香港更有趣的一面。今次,先跟大家講述屯門三聖的故事。\大公報記者 湯艾加 文、圖

  每逢假日,大家若去位於屯門的青山灣泳灘遊玩,玩夠後大多會到不遠的三聖品嘗海鮮。三聖墟,曾是香港一個知名的漁村,位於屯門青山灣東南岸。這裏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水上人家的天然避風港。隨着時代變遷,港灣填海造地興建新城,漁民們陸續上岸,但他們對於海鮮的熱愛不減當年。位於海邊的三聖海鮮街,因為美食吸引,三聖也愈發受人關注。

  媽祖出巡墟冚

  在三聖墟原居民的記憶裏,麒麟崗有一塊桀驁不馴的大石。在這塊三米多高的大石前,有碑文記述「屯門三聖墟村未填海前,其岸線原以此石為界,謹泐貞珉以追憶舊日漁村,並象徵新市建設」。這正是往日屯門海岸線之標誌。據說填海造地要破山開路,唯獨海岸邊這塊大石,經歷多次爆破依舊巋然不動,而後這塊石頭被保留在原地,並特為其建麒麟崗公園,繼續守護這一代居民的幸福安康。這個故事,三聖居民都熟知,當然,這是個故事,同時也包含了漁民對於水上生活的記憶。

  水上的生活並不輕鬆,同時也單調枯燥,然而,這並不阻擋人們對於生活的期盼。漁民出海,祈求風調雨順,人得以平安,同時獲得豐富漁獲。在華人的漁民圈裏,大家信奉媽祖,每個漁村,無論規模大小,岸上都有一座建造別致的媽祖廟(亦稱天后廟)。每逢天后誕,是漁民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大家上岸慶祝,既是對生活安康的祈福,也是親友間一場難得的歡聚。位於麒麟崗的「青山三洲媽廟」,每逢農曆四月十二日天后寶誕,誕期前後一連五天,都有一連串的活動,重頭戲當屬請「媽祖」出巡。「媽祖」上船,跟隨賀誕船隊在屯門避風塘水域一帶巡遊至中午。其後「媽祖」會留在遊船內直至翌日上岸到戲棚裏坐鎮,接受水陸坊眾參拜,據村民說,當日街坊還可乘大會安排的免費水上的士返回青山碼頭。其他節目還有請神儀式、進香巡遊、搶投花炮、舞龍舞獅、店舖採青、粵劇神功戲,以及戲棚附近的其他節慶活動等,場面十分熱鬧。而三洲媽廟委員會主辦的粵劇酬神重頭戲,也是當地居民每年重要的演出活動之一。

  除了祈求風調雨順,三聖墟一帶居民亦十分重視教育,位於麒麟崗上有一座三聖廟(亦稱聖廟)便可證明,它始建於一九一四年,一九二一年建成,由李法文法師成立的普濟會興建,費用由港九船塢業人士籌集。廟內供奉儒釋道三位當家聖人:孔子、釋迦牟尼、老子。相較於其他漁村,這是比較特別的。這座全以花崗石築砌的聖廟,現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粉艇將成歷史

  靠海吃海,漁村居民以海鮮為重要食材,因而對海鮮的烹調頗有心得。水上人的生活與陸上人無異,有大餐廳「海鮮舫」,還有小食必備「車仔檔」。當漁民還未上岸時,每逢宴席會在「海鮮舫」舉辦。大家熟知的太白海鮮舫,在未遷往香港仔前,就位於青山灣,是這一帶知名的海鮮舫。水上人的「粉艇」,就是陸上人眼中的「車仔檔」,水上人有時一星期也不上岸,「粉艇」船家每天會上岸採購新鮮蔬菜及燒味,乃至零食汽水,還有自家製作的餛飩、魚蛋,穿梭於漁家之間,為他們帶來一碗獨特的餛飩魚蛋粉,又或是一碗美味的燒鵝瀨粉。香港現時有牌的「粉艇」僅剩兩隻,黃生、黃太營運的粉艇是其中之一,因政府不再發牌,終有一天,粉艇將會成為歷史。

  作為遊客,難得到漁村一遊,大快朵頤吃一餐海鮮必不可少。三聖的海鮮,最出名的「三大極品」是「生猛九節蝦」、「青山方利(脷)」及「青山灣奄仔蟹」。立魚、黃立倉、泥鯭也是青山灣一帶十分常見的海鮮。雖然每年夏季都有三個月休漁期,但漁村又怎可無海鮮。每逢休漁期,每天亦有新鮮海鮮從東南亞一帶的海裏「游」到香港。所以在休漁期,食客也不用擔心品嘗不到新鮮海鮮,畢竟是漁村,總有辦法。

  聽說過三聖的故事,下次再到水清且沙幼的青山灣泳灘遊玩,將會有更多的選擇,因為附近有傳奇的麒麟崗大石、三聖廟、青山三洲媽廟、三聖海鮮街,還有風景怡人的嘉道理碼頭及加多利灣。有了歷史的記憶,遊覽三聖也彷彿變得更加有趣了。

    下期「城市地圖」將於8月17日刊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