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減壓有方/疫下家庭關係重塑

時間:2022-03-06 04:24:20來源:大公报

  圖:小朋友哭鬧的背後,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非常嚴峻,政府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莘莘學子將提早放暑假。疫情爆發以來,衍生了不少家庭問題,例如影響夫妻及親子關係等等。有心理學家指出夫妻撇除負面情緒,一起做些開心事,可以放鬆心情,而困難總會過去。家長更須掌控情緒,以免對小朋友造成負面影響。\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表示疫情前,有些夫妻各有各忙,對另一半縱有不滿,也不會表達出來。他說:「以前夫妻倆未必會留意和感受對方的短處,疫情下多了時間相對,或會開始將彼此的短處放大,繼而越來越挑剔,影響夫妻感情。夫妻日夜相對,沒空間紓緩各自的壓力,便容易產生摩擦。再者,為了防疫,夫妻少出外用膳,各自不能與朋友相聚,積聚的壓力便無從發洩。此時,忌將負面事情擴大,而應二人一齊多做些開心事,如早前男星張家輝表示可以和老婆拍拖行山和散步。」

  偕伴侶多做開心事

  另外,現時小朋友在家中上網課,因為幼童自律性較低,令家長大感苦惱。

  黃沛霖說:「網上學習對幼兒、小學生難度很高,於他們而言,學習內容應該是立體(activity-based)而非平面的。家長期望亦要調整,有兩項建議可作參考(見另文)。」

  他續道,小朋友學習,教材需要多些立體感,網課在這方面有不足之處:「舉例學習蘋果的知識,那就要有實物讓他們觸摸,用嗅覺感受,聽下敲蘋果的聲音,以及入口的味道,是故幼童從網課學到的未必足夠。此時,家長可擔當輔助角色,用實物令小朋友增加學習的興趣。實體課能使師生多互動,網課相對較沉悶。如要子女專注,家長或要有獎賞鼓勵,由初時要求子女專注學習五分鐘,慢慢延長,將獎賞加碼,有助提升子女上堂的動力。」

  黃沛霖強調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子女,疫情下,親子關係更要小心處理。

  他說:「幼童易受家庭環境影響,尤其父母的態度、行為和表現,十分關鍵。好多時候,小朋友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假如大人生氣,他們會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對。小朋友會看家人的態度、反應及表情去理解事件,在心理學上,這叫觀察學習。因此,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小心言行,要知道自己所做的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成長。例如小朋友做錯事,家長反應過大,這樣有機會令小朋友出現焦慮,長遠而言或會發展成容易焦慮的性格。」

  留意幼童受壓表現

  有時小朋友感到不安,未必懂得表達,家長該怎麼做?黃沛霖說:「語言發展未成熟的小朋友,好多時不識表達,但有壓力的話,他們會在身體或行為上表現出來,例如感到身體疼痛、腸胃不適等。另外,他們會發脾氣,嚴重的話會出現『倒退』情況,意即原本已經戒尿片,突然間又尿床。同時,他們發脾氣不代表頑皮。若然小朋友出現異常情況,家長必須留意,及早幫子女紓緩壓力,例如對小朋友說:『我知你好驚。』然後鼓勵他們將感受畫出來,或者教他們深呼吸,捏泥膠等,將負面情緒發洩出來。」

  另外,幼童也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令家長大為擔心。

  對此,黃沛霖說:「家長無需恐慌,此時應調整心態,明白到有些事情可以控制,有些事不可以。那就先做好可以控制的事情,如做好防疫措施,而大部分小朋友是沒事的,不要自製恐慌。其中一個減壓方法是,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深信明天會更好。值得一提的是,孕婦尤須關注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因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她們比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他亦提醒,如發覺自己出現抗疫疲勞,情緒低落,就應該找專業人士幫助,莫讓情況向壞的方向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