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專心進食/鯁喉意外 搶救關鍵5分鐘

時間:2022-01-09 04:24:23來源:大公报

  中國人有句老話:「食不言寢不語」,意即進食時不要說話,以免影響消化,而睡覺前也不要與人交流。進食時不宜說話確是至理名言,以免發生鯁喉意外。有耳鼻喉專科醫生指鯁喉可大可小,處理不當有可能奪命,並須把握意外發生後首五分鐘進行急救,鯁骨只要及時治療,應無大礙。\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早前接連發生幾宗嚴重鯁喉致死意外,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表示,當中有兩名患者在留醫數日後不治,更有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的個案,因鯁喉意外發生後首五分鐘為急救黃金時間,有急救基本知識的人在場可把握時間救人,沒有的話就要自救。若平日進食時經常鯁喉,小心有吞嚥困難的問題,或是神經疾病、中風等徵兆。

  丸類/軟滑食物高風險

  記者翻查資料,過去曾有人因被鮑魚、麵包、墨魚丸等食物鯁喉而入院。   黃醫生說:「丸類食物如牛丸、肉丸、魚蛋、墨魚丸,甚至日式的大件牛肉切片、大粒牛肉粒,均有造成鯁喉的可能。發生鯁喉如不立即施行急救吐出異物,會導致腦缺氧,非常危險。軟滑食物同樣有鯁喉風險,如麵包因進入喉嚨會發脹,便有鯁喉的可能。老人家隨着年齡增長會有吞嚥困難,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他們可選擇糊餐。」

  相對而言,鯁骨危險性低於鯁喉,他指因為骨卡在喉嚨沒有即時性命危險,並說:「鯁骨常見於吃魚時,因有些魚骨幼細如針,進食時稍一不慎便會鯁骨。進食時被魚骨刺傷,如沒有接受合適的急救處理和治療,有機會導致發炎和潰瘍等。坊間有不少急救法,包括立即嘗試咳出魚骨和吞口水,但勿以吞飯或飲大量水試圖帶走魚骨,此舉會令魚骨愈推愈入,愈插愈深。當事人在接受急救後,如仍有針刺的感覺,則需要求醫處理。」

  黃醫生指鯁骨處理不當,或會導致傷口發炎、化膿、潰瘍,嚴重會刺穿附近器官。他續說:「求診時醫生會先對鯁骨者作適當麻醉,然後用儀器撐大喉嚨,以便看清楚咽部情况,過程中,病人或會感到輕微痛楚,亦可能作嘔。如能確認魚骨位置,醫生會立即取出魚骨,否則會先處方消炎藥,繼而轉介鯁骨者至耳鼻喉科或外科專科醫生,作進一步內窺鏡檢查或食道檢查,並取出那條骨。成功取出後,病人基本不需要後續處理。」

  他強調,鯁喉的急救方法同樣是不宜飲水或吃飯,否則亦可能將食物愈推愈入,更甚者會令水直接進入肺部,後果嚴重。

  按壓胃/拍背催吐食物

  黃醫生說:「鯁喉者需要在場人士幫助進行急救,按壓胃或拍背令他們吐出異物。另外,可將傷者向前傾,從後用雙手環抱其胃部,用力按壓,利用壓力令他將食物吐出。若現場沒有人幫手,自救方法是站在椅背後,手握拳頭放在椅背高處,胃部壓向拳頭,用力向上按壓,每隔五秒按壓一下,將食物吐出。傷者吐出食物後能說話,問題便不大。若出現昏迷便需進行心外壓,並叫救護車將他送院。」

  黃醫生更言,鯁喉並非只發生在兒童身上,成人也不時出現意外,中風患者因吞嚥困難,鯁喉風險亦高。成人進食時不專心多說話,興高采烈,就有可能鯁喉。要預防意外,注意吃慢一點,進食時別多說話。

  此外,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幼兒的呼吸道和食道幼細,咬碎或咀嚼食物的技巧尚未成熟,當進食較難咬或較難咀嚼的食物,如「邊食邊玩」,稍不留神,食物便可能卡在咽喉引致窒息。因此小朋友進食時宜「坐定定」,並慢慢咀嚼。至於長者進食時,照顧者須留意有沒有異樣,如長者飲水時經常嗆到、咳嗽,可能是吞嚥出現問題的跡象,有需要時,長者宜轉吃糊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