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談運送危重病人風險

時間:2018-11-19 03:17:01來源:大公報

  圖:運送危重病人有一定風險

  伊利沙伯醫院早前發生一宗關於運送危重病人的醫療事件,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每年在轉運危重病人時也會出現醫療事件,這反映出轉運危重病人的安全受到忽略。/養和醫院深切治療科主任 李衛全醫生

  深切治療部(ICU)在上世紀4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需求日益增加,所以越來越多危重病人需要從普通病房轉運到ICU。亦因為ICU床位甚少,甚至供不應求,衍生出轉運危重病人到另一間醫院的ICU的服務。筆者沒有香港的確實統計數字,但在英國,每年有過萬的病人需要轉運。而在美國,每二十個ICU的病人便有一個需要轉運。有美國的研究指出,每年有4000名病人因為轉送到更好的醫院而增加存活率。這種醫院內及醫院之間的運送危重病人服務,在這幾十年間亦已發展成獨立的專科知識和團隊。

  臨床及儀器/技術

  運送危重病人其實是一種帶有風險的行動,運送的風險會隨着運送時間的長短、病情的嚴重程度和運送團隊的經驗而定。運送危重病人時出現的風險,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臨床上的風險,第二類是儀器和技術上的問題。危重病人基本上在沒有運送的情況下,臨床情況也可以隨時逆轉,而在運送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心肺功能的併發症。一般而言,關於心臟的併發症大概有百分之六至二十四,其中包括血壓過高或過低;心跳過快、過慢或者出現心律不齊的情況。而呼吸系統的問題也佔百分之十五,包括缺氧和通氣不足。當然,因應不同的病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例如腦出血的病人,出血的情況在運送過程中可以突然增多,以致顱內壓升高。

  其實儀器及技術上的問題才至為重要,佔據所有事件的百分之四十六,而這類型的問題如果由專責運送團隊運送病人會減少,顯示出運送團隊的訓練和知識的重要性。這些問題包括電源故障,氣體供應問題,儀器遺漏或故障,忘記開啟儀器或漏駁醫療氣體等等。

  有一項研究指出,百分之九十一的運送事故是可預防的。在上世紀70年代和1986年的研究當中,發現四個減低運送風險的因素,包括病情轉差後盡早運送,運送前先作穩定病情措施,較慢和順暢的運送過程,以及由特別受訓專責運送的醫療團隊在途中作出適當的監察和處理。

  發生事故兩大因素

  雖然運送危重病人已經有很多研究,發展出很多專科知識和技能,以及建立了很多指引,但醫療事故仍不斷發生。在一項2005年所做的研究當中,發現兩個持續發生關於運送的醫療事故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危重病人並不是由專責運送的團隊運送,第二個因素是沒有改善的動力。

  在澳洲及新西蘭,運送危重病人是由專責的運送團隊(當中包括ICU醫生)負責運送。在加拿大,雖然沒有規定由受訓的醫生負責運送,但運送的團隊當中一定有受過訓練的輔助醫療人員,稱為危重病輔助醫療隊,專責運送危重病人。在香港,有些醫院是由實習醫生負責運送,而另一些醫院卻是由沒有受過運送危重病人訓練的家庭科或其他專科醫生負責。這種做法,對病人本身,甚至對參與運送的醫生也是一個很大的風險。負責任的醫院是應該根據國際指引作出適當的人手和儀器的安排,以減低運送途中的風險。

  其實,很多研究已經指出,由受訓的運送團隊專責運送危重病人會比較安全。在1987年,Pearl醫生以及其團隊指出,運送危重病人的團隊如果沒有ICU醫生在當中是不完善的,就好像在ICU處理危重病人沒有ICU專科醫生參與是不完善的一樣。其中一項近期的研究,由「有ICU專科醫生護士在內的運送團隊」跟「其他醫生參與的運送團隊」在醫院間運送危重病人作出比較,發現「有ICU專科醫生護士在內的運送團隊」更能運送更重病的病人,運送途中發生的事故亦減少。其後,同一作者發表另一項結果,在院內運送危重病人,專責的運送團隊可以把出現事故的機率由8%減至1.7%。

  整個運送過程,包括運送前的準備與溝通,適當地穩定病人情況,安排合適的運送團隊,準備足夠的藥物和儀器,運送途中的監察和處理,以及記錄運送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市民大眾應該盡量理解運送的目的,運送團隊的質素以及運送途中的風險,以便決定是否轉運病人以及由什麼團隊負責運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