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灣區舊事/屯門鎮歷史探索

時間:2022-07-05 04:23:57來源:大公报

  左圖:根據《唐會要》記載,屯門鎮設於開元二十四年(736)正月,作用是防止外敵由海上的入侵。右圖:屯門鎮轄區,包括現在的香港后海灣及元朗平原一帶。

  香港及鄰近地區因扼入粵孔道,地位重要,故歷代多於沿海軍事要地,設置軍鎮及軍寨,以兵駐守。

  唐初設立 駐兵二千

  唐初,於其地置屯門鎮,以鎮將(軍官)一名,率兵二千名駐守,隸屬安南都護府,治所(指揮部)位今深圳之南頭城,專責防禦海寇。該軍鎮之創設年代,據王搏《唐會要》卷七十三〈安南都護府〉條載:「開元二十四年(736)正月,廣州寶安縣新置屯門鎮,領兵二千人,以防海口。」

  至屯門鎮之含義,分廣狹二義:廣義者,為一地區,即屯門軍鎮(軍區)。《新唐書》卷五十〈兵志〉載:「唐初,兵之戍邊者,大四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曰道。」觀此,可證屯門鎮實為唐初邊區之一軍鎮。該軍鎮包括之地域,據清嘉慶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一〈廣東二〉〈新安縣梧桐山〉條中載:「……南頭城東南二百里,至屯門山,唐置屯門鎮兵,以防海寇。」是則南頭至屯門間,包括香港后海灣及元朗平原一帶之地,皆屯門鎮轄區。

  屯門鎮之狹義,為該軍鎮之治所,據明崇禎曹學佺《大明輿地名勝志》〈廣東名勝地〉卷一〈廣州新安縣〉條中載:「……東莞南頭城,古之屯門鎮,乃中路也。」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載相同。即屯門軍鎮之治所,當位今「東莞南頭城」。

  《舊唐書》卷九〈玄宗紀〉下〈天寶三年〉條載: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海寇吳令光為患浙江沿海,並擾永嘉郡,南海太守吳巨鱗(麟)以屯門鎮兵泛海北上平之。五代南漢間,仍設屯門軍鎮,以同知屯門鎮檢點率兵駐守,惜駐兵數目未詳。元大德陳大震《南海縣志》卷十〈兵防〉〈巡檢寨兵〉條載,元代改設屯門巡檢,額管寨兵150人。

  洪武三年 裁撤合併

  唐宋間,因造船及航海技術欠善,未能以兵船定時巡海,只能於要地屯駐重兵及戰船,有事之際,才遣派兵將,泛舟前往救援。明初,於沿海地帶廣置千戶所,並建所城,以兵駐守,鄰近地區一旦有事,即馳往救援。此致屯門鎮之地位漸失,洪武三年(1370),併屯門砦入固戌砦。

  致屯門軍鎮治所「東莞南頭城」之所在,位明東莞千戶所城後坡城子岡處。據明天順盧祥《東莞縣志》卷一〈山〉之〈城子岡〉條載:「城子岡在東莞場故郡之後坡,勢如城,今東莞千戶所是也。」清康熙郭文炳《東莞縣志》卷一〈沿革〉載:「晉分南海郡地,立東官郡,治寶安,領縣六。……郡治寶安在東官場北,即城子岡,今為東莞守禦千戶所,以邑有寶山,故名。」又據清康熙靳文謨《新安縣志》卷三〈地理志〉〈沿革〉中載:「……指揮花茂奏設東莞守禦所於城子岡,……」

  據前深圳市博物館李衍垣先生之〈寶安縣城:南頭的歷史變遷〉一文中載:「……今年(西元一九八三年)七月,深圳博物館在南頭進行調查,有新的收穫;在南頭東門外前往西瀝水庫的公路東側,現地名叫芒果園,徵集到一塊明代的昭信校尉徐公、誥封安人周氏的合葬墓碑,據碑文知道,姓徐的生於永樂壬辰(即永樂十年,西元一四一二年),終於成化戊戌(即成化十四年,西元一四七八年),這位六十六歲的古人,死後葬於地名城子岡坤申向之原,以後他的夫人也去世,其子孫把兩人合葬在一起。這段碑文,澄清了歷史上作為東官郡治所在──城子岡的具體方位,即今南頭舊城東門外芒果園一帶,包括玉泉園藝附近及北面的那片山坡,統稱為城子岡,是東晉東官郡城的所在地。……」(文載深圳特區科技,一九八三年第一期)

  李氏文中所述深圳博物館調查所獲墓碑中載,與天順東莞志所載者相符。此可證東晉東官郡治所南頭城之所在,即「今南頭城東門外芒果園一帶,包括玉泉園藝附近及北面的那片山坡」。

  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歷史研究所教授暨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蕭國健教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