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史」出有因/清廷首次派學生出洋留學

時間:2020-11-24 04:23:58來源:大公報

  圖:早年留學生在美國的校園生活

  1868年初,容閎向清廷提出選派少年出洋留學,在美國設立留學生事務所,設正副監督官,管理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並從海關收入中撥出經費,作為留學生的費用。先以120名,12至15歲的男童作先導,每年派30人,四年完成,學習期限15年。這個建議得到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支持,1870年獲清廷批准,成立「總理幼童出洋肄業滬局」。

  1871年,容閎在上海開始招生,入選少年先在上海入讀預備學校,補習英文。當時國人認為出洋留學吉凶難測,所以留學生全是平民子弟,沒有皇室官員子弟。

  1872年,陳蘭彬任監督,容閎任副監督;陳蘭彬擅長國學,容閎擅於西學。他們率領第一批小留學生梁敦彥、詹天佑等30人從上海啟程赴美,並在美國同時成立「選帶幼童出洋肄業局」。幼童到達美國後,分別安置在當地美國家庭,每家二至三人。目的是讓這些學童先適應以英語和美國的生活方式,然後才進行學習。另一方面,這些孩子也要接受非常嚴格的中文讀寫訓練,每三個月必須到「選帶幼童出洋肄業局」學習中文兩星期,每次十人,依次輪流。

  可是留學監督陳蘭彬等卻擔心幼童會從此「不復卑恭之大清順民矣」,於是力加阻撓。終於在1881年,以「荒廢中學」為由,將這些留學生召回。他們回國後,對中國社會有着深遠的影響。30人當中,詹天佑成為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歐陽賡成為外交官,曾出任清廷駐舊金山總領事。其他如吳仰曾成為中國第一位礦冶工程師、蔡紹基擔任北洋大學校長、張康仁是美國首位華人律師、梁敦彥擔任民初交通總長,而唐紹儀更成為民初北洋政府總理。此外,北洋艦隊中層軍官也多為留美幼童,艦隊內一直有外國人擔任軍官作技術專家及指導,內部指揮命令亦以英語發號。

  清末改革,鼓勵學生出洋留學,由於庚子賠款後政府財政緊絀,學生出外大都留學日本。1903年,清廷頒布《獎勵遊學畢業生章程》,更規定留日學生在日本普通中學畢業,得優等文憑者,給予拔貢出身;在日本文部省直轄之各高等院校畢業,得優等文憑者,給予舉人出身;在大學專科畢業,給予進士出身;在國立大學畢業,給予翰林出身;得博士文憑者,除給予翰林出身外,還給予翰林升階。

  資料來源:《國史百聞.近現代篇》

  文字整理:唐曉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