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黑龍江非遺傳承人李春 攜傳統黑陶技藝走進校園

時間:2019-01-08 10:04:15來源:大公网

在劍橋學院黑陶技藝課堂上,李春邊演示邊為學生講解制陶技藝。記者吳千攝

    「學校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平台,培養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親手體驗制作過程,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教育相融合,將會持續保持文化的生命力和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黑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春六年來堅守校園傳承,將習藝30餘年來繼承的傳統黑陶技藝遍播冰城,並攜哈爾濱劍橋學院成立了傳承基地和黑陶制作工作坊,冀望古老的黑陶藝術重現生機,在一代代年輕人手中繼續綻放。
     
    「拉坯的時候,大家注意我運用了兩個手法,一個是兩只手相對往起提,還有一種是要根據坯子的薄厚用大拇指與內側手邊擠泥料邊慢慢提。」李春在電動拉坯機上邊講解邊示範着。在劍橋學院的黑陶技藝課堂上,數十名來自藝術學院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正興致勃勃地圍着李春,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下關鍵內容。
     
    「從我們共同設立傳承基地並開課以來,學生們非常喜歡這門傳統手工藝課程。」劍橋學院藝術學院院長董磊說,黑陶這一文化瑰寶區別於其他民間手工藝,具有很強的設計感,通體的黑色又極富現代感,我們設想把這種古典元素應用到現代家裝設計等科目中,用現代藝術的形式和美感進行再次詮釋。
     
    生於「黑陶之鄉」 幼時迷上捏泥
     
    現年55歲的國家一級工藝美術雕刻師李春,出生於素有「中國黑陶之鄉」美譽的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我出生的村子里就有好幾個盆窰,差不多人人都會制陶。」李春說,小時候看人制陶,自己覺得有趣,就拿點泥巴跟着捏,不知不覺就入迷了。他切身體會到,孩童時期對文化和技藝的認識對一個人未來的愛好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為了完成傳承黑陶技藝的使命,自2012年起,李春便帶着材料去各所學校「推銷」自己。「當時全靠一己之力,一家家學校跑,吃過很多閉門羹,也一度灰心過,但我已經認識到讓非遺走進校園對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十分重要,所以從沒想過放棄,咬牙也要堅持下去!」
     
    過程繁成功難 「學到家」者寥寥
     
    「制作黑陶其實是比較複雜的過程,工序多,每個環節要點繁雜,成功率還比較低。」李春說,這門手藝特需要韌勁,更要不斷實踐積累。通常而言,從開始學到成功完成作品至少要一年,他表示,有很多愛好者因有日常工作而難以一心撲在黑陶制作上,真正把手藝「學到家」的人幾乎沒有。
     
    「但是在學校不一樣,學生在校四年,有足夠多的時間培養興趣和熟練掌握制陶技藝,同時社會負擔小,可以循序漸進把基本功打牢。」李春設想,隨着學生的畢業,不管他們未來是否會專門從事黑陶制作,這門手藝都將一直伴隨他們,並影響他們身邊的人。
     
    李春說,隨着全社會對文化傳承的認識不斷加深,以及相關部門和學校的支持,僅2018年上半學期,他就累計在哈爾濱市各大中小學校授課達90余次。「黑陶制作課程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學校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我的信心也更足了,這條路一定會堅持走下去!」
     
    逾二十道工序 十窰方磨一「件」
     

    李春正在為陶器拉坯塑形。記者吳千攝

      「制陶是一個非常複雜又細緻的過程,從原料至燒出成品,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都會有引起缺陷甚至報廢的可能。」李春說,往往一個不小心很多功夫就前功盡棄了。
       
      李春點着手指細數制陶工序:「先把選好的泥土按比例澆上一定量的水,在攪拌過程中不斷調整泥和水的適合度,取出一定量的泥鋪在陰涼的場地上光腳踩拌,讓泥變得柔韌,還要把里面的小疙瘩踩碎或挑出,僅踩泥就要經過三大次共九小次橫、縱、斜反覆踩踏,再像揉面一樣揉泥,並分成大小不等的泥塊備用。」
       
      「然後就是拉坯造型,成型后放在太陽下晾曬表層水分,再放置到無風處自然陰干,這個過程一般需要一到兩周,有的作品泥坯較厚則需近一個月才能自然干透。再進行修型、打光、繪畫或者雕刻,包括陰雕、陽雕、浮雕、鏤空等手法,再進窰燒製,前前後后細分大概有二十多道工序。而在燒製的過程中溫度、火候、升溫速度的掌控也是最難的,一旦掌握不好前期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制陶就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可謂十窰磨一『件』,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磨礪着耐心,不斷在失敗中提升自己,也更令人感到這門手藝的傳承不易。」李春對此無比感慨。
       
      沿用「熏煙滲碳」 成品漆黑如墨
       

      黑亮大氣、古朴端庄的黑陶藝術品。記者吳千攝

        初見李春是在黑龍江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大賽上,當時他與妻子在一架需兩人配合運轉的人力坯車前再現着傳統制陶方式,一時吸睛無數。只見,在兩個木制圓盤上連接着一條寬寬的橡皮帶。李春的妻子在一側的圓盤邊握住手柄不斷搖動,李春則在另一邊的圓盤上進行拉坯制作。
         
        李春表示,隨着時代變遷,這種古老的拉坯設備已逐漸被電動拉坯機所取代。而燒窰方式的變化也很大,現代燒窰法如氣窰和電窰等因均由計算機控制,溫度精准,已成行業主流,但他仍堅持着古老的「熏煙滲碳」法。
         
        「黑陶最大的藝術特點主要在於它通體黑色,古朴典雅、大氣庄重。而黑色的產生就來源於『熏煙滲碳』的燒製方法。」李春介紹,「熏煙滲碳」最重要的是溫度控制和窰變時間。燒製到一定時間后,需將窰洞完全封閉,使窰內爐火與空氣完全隔絕,熏燒過程中會產生濃重的黑色煙氣,經過 10個小時,煙氣中的碳分子慢慢滲入陶坯,如此制得的陶器漆黑如墨、色澤光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