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買包」還是「買麵包」?

時間:2018-10-19 03:16:17來源:大公報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被譽為「亞洲美食之都」的香港,是一個讓人欲罷不能的地方,你很難在第二個城市可以邂逅如此多的食肆,可以隨時隨地品嘗各地美食,滿足口腹之慾。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粵語和普通話關於「吃」的表達有哪些有趣的對比呢?

  港人外出就餐去得最多就是茶餐廳,原因很簡單:方便、快捷、選擇多。在茶餐廳你可以吃到各類食物,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碟頭飯了。普通話中,碟頭飯可被稱作蓋飯,有時亦稱蓋澆飯,何解?蓋,作動詞就是由上至下覆蓋的意思,蓋飯便是將配菜覆蓋在米飯上;澆,便是澆汁的意思,勾芡多汁的菜,蓋在米飯上便稱蓋澆飯了。

  碟頭飯中常見的菜式有髀、腩、脷等食材,都是中國人愛吃的動物器官或身體部位。

  這裏就有一個有趣的對比,粵語中牛脷、豬膶分別對應普通話中的牛舌、豬肝。粵語為何不用「舌」和「肝」?原來「舌」在粵語中諧音「蝕」,有蝕本之意義;而「肝」、「乾」同音,水象徵財富,水乾則財盡。因此為了吉利,以「脷」、「膶」代替之。

  分不清某些詞的粵普差異還容易鬧笑話,若去到內地的麵包店買包,若是說買包,定會被誤會為要買「背囊」或「手袋」之類的了!正確來說應該讀作「買麵包」;若是到餐廳叫一盆滷水鴨腎,除非是在廣東,否則是沒有這道菜的──不是因為沒有鴨腎,而是鴨腎在普通話中為鴨胗或鴨肫。

  僅僅就「吃」的方面,粵語和普通話的對比就有說不完的趣事。二者詞彙、語法,甚至文化和功能上還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可以去發掘和品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