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研究揭乾旱迫使人類創新圖存

時間:2018-10-12 03:16:25來源:大公報

  國際權威跨學科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香港浸會大學地理學者關於非洲乾旱氣候迫使古代人類發展新技能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浸大地理系教授歐文彬(Richard Bernhart Owen)分析非洲湖泊的湖芯沉積物,首次成功建立遠古的氣候乾旱化、科技及人類行為變化之間的聯繫。研究顯示古代人類受氣候轉變影響,迫使他們學習新的生活方式和技能,例如由設計及使用大型粗糙的石器,轉變為較輕巧及多用途的。

  該項研究題目為「過去50萬年非洲東部持續乾旱化及對人類進化的啟示」,由歐文彬及來自美國賓漢頓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加拿大薩斯喀徹爾大學及其他院校研究員合作。研究團隊亦得到非洲肯尼亞不同機構的大力支持。

  在過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化石、文物及湖芯沉積物等材料,以支持確立非洲環境變化與晚期智人演化的關係。

  然而,這些研究從湖芯沉積物所採集的環境證據,跟其他化石、文物等材料的所在地距離甚遠,因此難以實地比較,及確定化石、文物等之間的關係。

  歐文彬及研究員實地分析了肯尼亞馬加迪湖的湖芯沉積物,成為第一個研究團隊利用多重證據建立當地過去100萬年氣候變遷的連續及詳細紀錄。根據沉積物的紀錄,研究推斷從57萬5千年前開始,馬加迪湖經歷了長期持續的乾旱化,以致湖水鹽度及鹼性增加。在此期間雖然數度出現乾濕循環,不過分別在52萬5千年至40萬年前,以及在35萬年前開始,都曾經出現非常乾旱的情況。

  氣候變異改變人類行為

  馬加迪湖乾旱化的早期,與肯尼亞歐羅結撒依立耶盆地發生大規模草食型哺乳類動物絕種的時期一致,而石器工具亦由阿舍利時期大型的,轉變為中石時代較精細的。因此從石器工具的變化、哺乳類動物絕種,以及重大的氣候變化,都能夠了解氣候變異造成人類行為的改變。

  歐文彬表示,雖然在當地蒐集得來有關人類演變的證據不少,但過往資料並不足以跟環境變化建立確切的關係;而解釋為何阿舍利石器時代晚期及中石器時代早期期間出現長時間文化缺口的資料更是嚴重不足。今次研究成果正好提供連貫的環境變化紀錄,解釋了出現缺口的原因。

  歐文彬認為,氣候乾燥及變異或導致當時人類社會資源分配不平均,並促使人類作大規模遷徙,並與其他組群融合,以獲取生活必需品。在物競天擇的原則下,惡劣的環境為當時人類帶來進化壓力,迫使他們改變生存技術,並促進新技術的發展。

  歐文彬指出,現代的氣候變化同樣要求人類作出改變以求適應。人們需要意識他們已經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作出更迅速的調整,讓社會可以像祖先們般及時適應新環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