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人有「天賦」,意味着他在與智能有關的領域中有驚人潛力。天賦是早期發育成的心理潛能的標誌,如果一個人在某個領域進步很快,就可稱得上「有天賦」。資優,是指在某領域內的天賦有登峰造極的表現,資優兒童是指不尋常的早慧的人。
怎樣辨識智能?以我教導的一個數學智能極高的資優生為例,他在幼稚園低班時,我注意到他,發現他上課玩數學遊戲時懂得用乘數概念找出結果,當時幼教老師當然還沒有教他乘數,這是他的天賦,也是他的智能。
這位數學資優的孩子從未接受過相關數學概念和教導,但一旦接觸到與數學智能有關的東西,馬上表現得非同一般,這表明他從生理上具備發展數學邏輯的先天條件。我發現他邏輯思考能力很強,但並不擁有同樣程度的其他智能。這個例子說明: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天賦,但是否被發現,然後施行適當的方法去培養,這才是重點。
另外,我想指出情境化多元智能觀察法和傳統紙筆方法測量出來的IQ,是有明顯的差別,差別在於前者能立體、多元及多角度了解兒童的天賦,因為某些資優兒童能結合多個智能,組成一種天賦。例如粵劇名伶任劍輝和白雪仙絕對是戲曲天才,她們具備音樂天賦、語言智能、運動肢體智能和人際關係智能等。再如法醫,法醫需要有邏輯數理智能、語言智能和人際關係智能等,也不是單一智能那麼簡單的。
「資優兒童」一詞是香港、台灣及歐美的一種說法,指這些兒童有獨特天賦,在中國內地稱超常兒童,新加坡甚至叫做天才。不論怎樣,能被稱為資優兒童的,應該要具備上述特徵。
資優兒童教育問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