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胡永愛深圳報道: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東省執委會新聞廣電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十五運看廣東」主題採訪活動近日走進深圳,重點探訪本次跨境馬拉松比賽的起終點深圳灣體育中心,以及關鍵節點深圳灣口岸,深入了解賽事籌備情況及如何實現賽事相關人員順利通關等細節。
據介紹,本次全運會深圳南山區共承辦田徑(馬拉松)、籃球(女子22歲以下組)和排球(女子18歲以下組)3個競體項目。田徑(馬拉松)項目由深港聯合承辦,是本次全運會僅有的2個跨境項目之一。賽事將於11月15日在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兩地跨境舉行。香港段賽道主要為深圳灣大橋;南山段賽道主要沿沙河西路與望海路一線,途經深圳灣口岸、深圳灣公園、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科技園等,串聯南山科技創新、生態人文發展主線。
據介紹,參賽運動員共73名,其中香港運動員5人、澳門運動員1人。科技辦賽方面,口岸通關通過創新「人臉識別+手環定位+計時計分」三重核驗防控機制,實現人、車、物通關「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對賽事人員和賽事車輛實施全過程、全流程的管控,實時掌握人車動向,既滿足了競賽的技術需求,又符合邊境通關管理要求。「目前賽道丈量、保障通關等工作已完成,下一步將進行計時計分系統的搭建、場館的搭設工作。」工作人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