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香港體壇高層獨家專訪系列\貝鈞奇:珍惜港足運發展機遇

時間:2019-08-18 04:24:10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足球總會主席貝鈞奇

  在香港體壇,貝鈞奇幾乎是個無人不知的名字,柔道、健美、體操、泰拳、足球、籃球等項目,他都曾經或正在擔任總會首長。6月底當選香港足總主席,貝鈞奇將帶領這個香港體壇唯一有職業聯賽的項目前進,投身球圈半個世紀,見證過香港足壇輝煌與低潮,他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球圈人士要珍惜當下投資者踴躍的機遇、不應感到悲觀。\大公報記者 李恆基(文、圖)&

  「目前不能讓香港足運再衰退,然後再努力將它慢慢推前。」受訪當天,貝鈞奇這樣說道。

  之所以說出這樣的一句話,全因為年幼時隨家人移居香港的他,於上世紀60年代已入場觀看香港足球聯賽,不論是當「擁南躉」時為黃志強、莫振華、劉建中、何祥友等名將歡呼,還是入讀漢華中學後轉捧愉園,貝鈞奇見證過香港球圈獲譽為「亞洲足球王國」的年代,甚至在1968年公民體育會加入足總丙組聯賽後,身為會員的他自此涉足球圈。

  五十年球圈工作經驗

  「那年我只有17歲,在公民足球隊就幫忙做雜務,拿着汽油桶去裝水、運送球衣,隨球隊走遍港九球場征戰。」貝鈞奇直言談本地足運,自己實在夠資格:「我是60年球迷、也有50年球圈工作經驗。」

  在上世紀60至80年代,貝鈞奇因為忙於為事業打拚,到生意穩定下來,他也重燃推動體育事業的熱情,尤其是參與足球界事務。2001年獲選足總董事至今已18年,此前擔任副主席的他在6月底當選主席,成為香港足運的掌舵人。

  貝鈞奇說︰「香港球市未至於悲觀到要收攤或沒希望。」2001年,足總由執委制轉行董事制,那時才是球市低潮,千禧年後的一段日子,香港聯賽試過只有7隊角逐,當中更有業餘隊。「你可以想像球市是何等低迷,比賽的競爭性、可觀性都低,令人感到職業足球名存實亡。」這段日子,見證過上世紀70年代球市興旺、張子岱年薪足以購入聯邦新樓兩個單位的貝鈞奇,感受更深。

  「很多人認為港超入座率沒提高,甚至下跌,球市不見得好,但其實有積極的一面。」貝鈞奇表示,冠忠巴士持續投入資源予南區、理文給球員良好待遇並定下青訓目標,富力R&F甚至給球員開出高薪,投資者當下的熱情,其實是球市復興的機遇。「多熱心人士投資,球員就要拚搏、踢出表現,即使輸波都值得讚,這樣競賽氣氛才會提高。大家要珍惜當下的機遇,錯過就再沒有。」

  內地球隊助興旺球市

  富力此前南下參賽更在內地球員註冊名額上享豁免權、並將主場設在內地,貝鈞奇理解球迷傾向支持本地球隊,但亦希望外界目光放遠。「過往有些內地球隊來港參賽,但營運並不理想,甚至可謂球壇的悲哀,但富力財政健全,對球市、球員都有利,關鍵是如何改變外界想法,70年代也有英資企業組隊參賽,為何內地資本就不能呢?能令球市興旺就不是壞事。」

  說到底,一切仍要依賴球員爭氣,貝鈞奇認同球圈有不少入籍兵而且年紀偏大,土生土長的球員尚未全面接班,培育下一代球員仍是首要任務:「大家都想有歸屬感,代表隊不能全部都是入籍球員。其實,港足在近兩屆省港杯起用年輕人,有出色表現兼捧杯,大家已看到曙光。港超球隊之中,南區、傑志都不乏年輕人,我希望有更多新人湧現,在超聯爭到位置,從而組成年輕、強大的港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