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我不是藥神人物有血肉

時間:2019-01-10 03:18:06來源:大公報

  圖:程勇(中)和他的團隊因廉價救命藥,走在一起

  從古代的戲劇到現代的影視作品,創作者從社會新聞取材的例子,不計其數,由男女殉情到犯罪事件,都被創作者化作打動人心的故事。說到底,真實的世界往往比劇情更有戲劇性,以真實事件作為創作藍本,也就自然不過了。從這一點來看,內地電影《我不是藥神》可說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在商業與言志之間做到平衡得體。\行光

  《我不是藥神》中所謂的「藥神」程勇,本是一個賣印度壯陽藥的小老闆,他不但生意不景婚姻失敗,父親病重還欠手術費。一名白血病患者求他在印度代購抗癌藥「格列寧」的仿製品,讓買不起天價(數萬元一瓶)正版藥的他續命,並且保證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的病人會向程勇買藥。程勇從印度購回仿製藥,但苦無銷路,要借助白血病病友的互助圈子,才能打開缺口。幾個病友與程勇組成了進口「假藥」的小團體,助人之餘也讓他擺脫財困。只是,販賣「假藥」的勾當並不容易,藥廠和執法機構的追查,競爭者的暗箭,都讓他和貧困的白血病患者反覆掙扎……

  扮演程勇的徐崢之前主演過一系列的《囧途》電影,這個角色或多或少讓人想到《人再囧途之泰囧》等到外地取景的娛樂大片,只是這一次,髒亂的印度不是喜劇或冒險的舞台,而是救命藥的來源。

  仁心欲救人

  程勇和他的小團隊,全是有家庭負擔的普通人,例如為養育患病女兒去跳鋼管舞的單親媽媽,有個初生兒子的中年漢,教會內滿是病友的白血病牧師和逃避回鄉面對家人的金毛青年,是廉價的救命藥把他們連在一起。

  有趣的是,他們的關係都是若即若離,單親媽媽感激程勇遂向他投懷送抱,他臨崖勒馬沒有進一步的發展,更想抽身不幹,想和他們一刀兩斷,但最後還是放不下這些本是因利益而走在一起的夥伴。到最後,把程勇和他們拉在一起的,已經不是金錢利益,而是單純救人一命的仁心了。為此,程勇要付上犯官非入獄的代價。

  這部電影最大的衝突方,其實是走私仿製藥的程勇團隊和賣天價正版藥的瑞士藥廠代表。編導把藥廠的代表刻畫得相當負面,一副為富不仁的刻板模樣,從營造戲劇效果的角度,這可以理解,雖然把問題變成簡單的好與壞、貧與富,顯得有點單純。

  《我不是藥神》中所講的「格列寧」,是香港醫療語中「標靶藥」的一種。這類藥物往往花費數十億美元和多年時間開發,藥廠在專利限期內要回收成本(格列寧在美國的專利到2019年就到期),定出高價也不能簡單地以「無良」來理解,當然很多時候,這種高價都被公費醫療或保險所吸收(一如片末字幕提到這藥被納入醫保),也算變相用公共資源來推動科學的進步。另一方面,印度直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都沒有把醫藥納入專利保護的範圍,所以才有興旺的仿製藥業,以至成為暢銷的「出口商品」。

  創作有原型

  作為一部娛樂大眾為目標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沒有深入探討問題,製造反面人物是自然而然,無可厚非。說到底,這部電影真正成功的地方,還是根據真實事件的原型人物提煉出一個成功的角色。故事的原型案件中的主角是幫病友代購藥物的患者,因為違反金融法規被查獲,但因眾多病友的求情而獲不予檢控的處理。

  在電影的改編之中,主角變成了沒有患白血病的健康常人,沒有了買藥自救這一環,就變成了一個最初為逐利而犯險,慢慢提升為純粹助人(甚至倒貼)的自我昇華的道德故事,有着典型的三幕劇結構。雖說主角顯得過於「高尚」(只有點小奸小壞),但還是比那些網絡小說創作的人物來得實在。這個有人性掙扎的角色,應是回應大眾關注的議題之外,讓電影大賣的另一個原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