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財委會撥款速度「太快」?陳健波拍片解畫

時間:2022-07-25 20:49:20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新一屆立法會上任逾7個月,有傳媒統計,財務委員會在7個月內通過全部52個項目、共1645億元撥款,速度較以前快不少,但卻有所謂學者聲稱議員「差異化減少」,削弱把關功能。對此,財委會主席陳健波今日(25日)親自拍片解畫,指出評價財委會表現,應該從整個審議程序及項目性質等全面去看,單單抽出部分環節,例如審議時間,甚至計算平均審議每億元撥款所用的時間,據此作出的評論既不公道亦容易誤導。

  陳健波表示,自己在回應該傳媒查詢時已作了詳細解釋,指出財會審議要顧及市民觀感,社會關註或金額較大的項目應有更多討論,但亦有指出不應該將審批快慢作為審批標準,來決定是否能監察政府,最重要是能否點出政府應該改善的地方,可惜有些論點沒有被報道。

  陳健波解釋,政府申請撥款,一般需要先「過兩關」才能交到財委會,包括事務委員會、工務小組或人事編制小組。議員在這兩關已就項目深入討論、官員作出多輪迴應,之後政府需要補充不少文件,很多有爭議的項目更加需要政府官員在會議後親自向多位議員解釋,議員滿意及通過後才交到財委會。由於有關項目已大致獲議員的共識支持,在財委會大部分議員舉手讚成就可以。雖然如此,上半年仍然有19個項目需要在財委會再討論,共用了約25小時。

  陳健波強調,這正是完善選舉制度下,立法會可以有效率地審議項目的表現。過去數年反對派在立法會「拉布」,不少項目被拖後腿,根本沒有做到把關角色。他指出,今屆財委會應該討論的都有充分討論,例如政府架構重組方案,整個討論由小組委員會、人事編制委員會、議員特別會議再到財委會,共用了10多小時。因此,如果充分理解整個審議過程,就會知道今屆財委會的討論時間是合理的,並不是「太快」,亦能夠做好把關工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