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滅疫症、救經濟、保民生 新社聯促政府有效施政,反對立法會拉布

時間:2020-10-14 16:56:22來源:大公網

今日,新社聯副理事長兼總幹事李世榮、理事賴玥均等向行政長官提交施政報告建議。

李世榮表示,去年的社會暴亂和新冠疫情,令經濟和民生受到嚴重影響, 6至8月的失業率達6.1%, 而建造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的失業率更高達14.4%至15.7%,政府有必要加大救助措施,全面檢討政策,執漏拾遺,多管齊下,有效施政,救經濟、保民生。

新社聯認為,特區政府應加緊籌劃,如何能同時應對新冠疫症和秋冬季流感的雙重威脅。同時,特區政府應盡快部署和啟動疫後重建,特別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將擔當更重要的改革開放角色,特區政府因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令香港能持續發展。

新社聯亦希望立法會能拒絕拉布和濫炒,讓香港可以盡快度過疫症險情,迅速恢復經濟和市民正常生活。

新社聯的具體建議包括:

一、 保民生、救經濟

1. 設立「失業援助金」,提供至少三個月的援助,幫助暫時失業、停薪僱員,以及有困難的小、微企自僱人士,盡早緩解經濟困難。

2. 再推出新一輪抗疫措施,向全港市民派發不少於5,000元的現金或特別消費劵,紓解市民生活壓力,真正推動消費,救活香港經濟。

3. 特區政府帶頭,並鼓勵各大公營機構開設更多臨時職位,緩解就業困境。

4. 特區政府應加大措施鼓勵業主減租,幫助商戶渡過難關。

5. 下調強積金收費,並研究讓有困難的僱員可提早領取強積金款項,紓緩生活困境。

二、 持續抗疫

1. 盡快推出「香港健康碼」:香港疫情漸趨紓緩,建議特區政府能在10月份內推出「香港健康碼」,優先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互認,便利須來往兩地的港人重啟生活、工作和學業。

2. 盡快設立持續的全民抗疫檢測機制:設立一個可持續,並對全港、地區、某一屋苑群組疫情特設的檢測機制,應對未來新疫情和秋冬季疫病高峰期。

3. 外地疫情依然嚴峻,須嚴謹執行口岸的檢測機制,減低確診個案輸入機會,密切追蹤個案傳播鏈。

4. 持續加強進行全港性的抗疫和個人衛生宣傳。

三、 住屋置業

1. 持續和大力覓地,增建房屋,紓解香港市民的住屋難、置業難困局。

2. 鼓勵更多地產商捐地興建過渡性房屋,協助過渡性房屋營辦機構推進興建進度,幫助更多的基層和劏房住戶改善居住環境。

3. 加快推進「明日大嶼」、新界東北和新界西北規劃,盡快為香港增加所需土地和推進持續發展。

4. 重啟研究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用地興建公營房屋和福利設施。

四、 支援基層和長者

1. 疫情期間,有基層學生在進行網上授課時遇到困難,包括未能購置足夠和合適的器材、無力支付上網費等,政府應提供支援。

2. 疫情令不少基層家庭入息大受影響,政府應研究放寬租金援助計劃,特別是向正輪候公屋、受疫情影響的公屋和基層家庭提供租金援助,並按疫情狀況定期檢討,適時持續施行。

3. 雙職家庭對託兒服務有很大需求,政府應持續增加地區幼兒中心服務名額,以及加大社區保姆計劃的服務供應名額,同時資助有困難的基層雙職家庭,減少使用社區保姆服務上的費用負擔,藉此鼓勵更多婦女投身勞工市場。

4. 增設60至65歲的「銀齡咭」計劃,持咭者可獲長者醫療劵。

5. 盡快落實銀齡一族可享2元乘車優惠。

6. 將領取生果金資格放寬至65歲。

五、 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1. 面對環球經濟下滑衝擊和不斷增加的政治風險,以及國家加重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角色,香港加快融入大灣區應為現時最佳選項。政府應提供更多支援措施,特別是鼓勵和幫助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學習、工作和創業;並積極在區內尋找培訓和實習機會,推動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民間交流。

2. 與大灣區城市研究共建防範傳染病的醫院和設立聯合預防機制,打造大灣區公共衛生一體化。

3. 制定「長者醫療劵」適用於大灣區的「錢跟人走」政策,讓居於區內的港人長者能獲得方便和合適的醫療服務。

六、維護國家和香港安全

1. 增撥資源,完善維護國家和香港安全體系,構建完善相關的執法和司法系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