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下,生物科技日益重要,當中實驗室是必須的配套。然而,有業界指出,本港的實驗室設備嚴重不足,除了政府在科學園有地方提供,外間可謂一所難求,即使政府在科學園增設實驗室樓面,科學園總有飽和的一日,資助私人業界發展實驗室是否應該考慮?
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銀」扎根科學園七年,至今在園內只有一間約1000平方呎的實驗室。水中銀董事總經理及首席執行官杜偉樑表示,早在一年半前已向科學園申請多一間實驗室,冀能拓展業務,但直至近日才收到通知,預料今年九月才排到實驗室。
活化工廈或可釋放空間
杜形容,目前科學園內的實驗室嚴重供不應求,但礙於興建實驗室的成本過高,根本沒有私人企業願意投資,所以科學園以外,外間無法找到其他選擇,大家只能捱貴租,同時面對極高的申請門檻,對於初創中小企而言,要排到一間實驗室更是難上加難。
政府銳意發展生物科技,但實驗室配套卻不足以支撐產業運作,那麼是否應鼓勵私人業界發展實驗室?本地的工業邨、活化工廈,是否可以考慮?政府或應考慮提出資助計劃,為私人業界提供發展誘因,以達至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