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征途受阻電競闖亞運港欠支援

時間:2017-12-11 03:15:08來源:大公網

  圖:電競活動吸引不少青年參加,也為模特兒提供工作機會\資料圖片

  電子競技(esports)被2022年中國杭州亞運會納入比賽項目,惟本港電競選手參賽仍荊棘滿途。業界代表透露,現雖積極推動電競組織加入港協暨奧委會,以符合出選資格,但行業發展遭遇「三座大山」,包括欠電競場館、無大型聯賽和缺人才資助,就算取得亞運「入場券」,也較難培育優秀選手代表香港出賽,冀望政府提供支援。\大公報記者 李殷(文) 王祺(文、圖)

  銅鑼灣麥地臣街一間髮型屋老闆,為支持香港電競業,上周末借出店舖部分位置,供電競公司舉行足球遊戲小型賽事,約20名青年聚集於電視機旁,輪流打機對戰,偶爾因入球傳來尖叫聲,髮型師不禁扔下剪刀,與顧客一同轉頭觀看和叫好,但也有客人一臉不悅,感覺被滋擾。

  一缺:人才資助

  欠缺電競場館,加上沒有大型聯賽和缺乏人才資助,窒礙了本港電子競技行業發展。香港電競總會會長楊全盛(圓圖)接受專訪時表示,各國例子足可證明,電競是專業運動,而且商機無限,本港業界近兩年急起直追,不少公司均聘請職業電競選手和開設小型電競場館,銀行和運動品牌等非電競企業,紛紛贊助電競比賽,旅發局今夏舉辦的電競音樂節,也令業界備受關注,惟目前面對三大困境,令選手出征亞運存在隱憂。

  二缺:固定場館

  楊全盛解釋,韓國政府早於2005年出資興建專業電競場館,但本港至今沒有較大型固定地點舉辦賽事,部分業界仍為場地煩惱,加上沒有大型聯賽,青年選手缺乏磨煉機會,當局也未有視電競選手為運動員,未有提供體育或「精英運動員」資助,令出色選手發展受阻,「很多選手因經濟問題,失去參與外國大賽機會。」

  2022年亞運會增設電競賽事,本港業界除了面對發展困境,選手出征杭州仍遇「紅燈」。楊透露,電競業組織須以「體育協會」性質,成為國際或亞洲相關體育協會分支,再以「體育總會」名義,申請加入港協暨奧委會,目前香港電競總會已積極籌備申請,但因該會成立僅兩年,成為國際組織分支遇上挑戰,但相信可解決問題,「國家舉行亞運電競賽,香港怎能不參與?」他補充,就算獲取參賽資格,政府仍須支持業界培訓優秀選手。

  三缺:大型聯賽

  本港缺乏大型電競聯賽,不少本地選手要磨煉和爭取成績,只能參與電競公司賽事。在本港開設首個專業電競館的MTGamer主席黃家正表示,近兩年積極舉辦不同比賽,希望通過賽事積分和排名發掘優秀選手,加上該公司也是香港電競總會會員,會共同推動選手代表香港參加亞運。

  對於政府對電競業支援不足,黃家正表示,今年二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電競具經濟發展潛力,會邀請數碼港探討和有意推廣,令業界感到振奮,希望政府可資助興建大型電競場館,並資助選手、裁判和旁述等從業員,協助舉辦大型聯賽培育人才,同時在稅務和宣傳教育等支持業界,「香港網絡全球最快,家庭電腦普及率高,若政府增加支援,業界有信心推動香港經濟發展,並培育優秀運動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