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歡騰的回歸二十周年慶典暨第五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在莊嚴隆重的氣氛下圓滿舉行,新一屆政府各項履新工作有條不紊進行中。「香港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習近平主席的肺腑忠告言猶在耳,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十分清楚,當下最重要的工作是修補社會撕裂、重建和諧,團結進取是香港聚焦發展、行穩致遠的關鍵。
回歸二十年,在「一國兩制」的實施下,尤其是在中央推動自由行、CEPA、滬港通等一系列挺港措施下,香港克服了亞洲金融海嘯、沙士、金融危機等重重挑戰,取得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GDP實現年均增長3.2%,連續23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連續兩年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報中奪冠。
但過去幾年,香港社會撕裂、泛政治化的現象亦不容忽視,「佔中」、「拉布」等事件甚至嚴重影響到香港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習主席用一句話指出了根本原因:香港「社會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問題上還缺乏共識」。
歸根到底,就是部分人士仍缺乏對「一國兩制」的正確理解,過分強調「兩制」,忽視「一國」,不尊重中央對港的全面管治權,罔顧民意取向及民生福祉,站定在特區政府的對立面為反而反,事事政治化。這也是為何習主席在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強調:「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在「一國兩制」的具體實踐中,必須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正確處理特區和中央的關係。這番話,值得全香港社會尤其是「泛民」人士認真領悟。
正確理解「一國兩制」後,香港在「堅守一國之本」的同時,要「善用兩制之利」。「兩制」不是用來與中央及特區政府對立的武器,「兩制」應該是用來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利劍。要鞏固好資本主義帶來的發展底子,更要利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帶來的發展機遇。
過去五年履職全國人大代表,我對內地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深有感觸。中國不僅僅是「大國」,現已躍升為「強國」,在國際舞台上擁有愈來愈多的話語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爭搭中國發展的快車,而這趟車一直為香港留着位置。只有背靠國家、積極融入內地,香港的發展才能擁有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和廣闊空間!
「香港發展一直牽動着我的心」、「蘇州過後冇艇搭」,習主席對香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肺腑之言鼓舞人心。新上任的行政長官立志「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誠摯希望社會各界領悟中央與特區政府的良苦用心,着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和衷共濟,聚焦發展,積極乘搭國家發展的快車,推動香港行穩致遠、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