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香港《大公報》總編輯賈西平(前右五)、深圳市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永華(前左五),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執行院長徐荷(前左四)與全體學員合影
【大公報訊】大公國際傳媒學院(下稱學院)承辦的「深圳市政府法制建設專題赴港項目」12月18日至23日在港舉行。來自深圳市委黨校,以及南山區、羅湖區、龍崗區、寶安區、鹽田區和福田區的20名教學和管理人員參加本次培訓專案。參加本次學習的大部分學員是直接從事行政管理教學的專家教授,他們表示:「五天課程是一次高端精品的學習享受,對香港的法治精神和法制體系有了一個比較全方位的丶立體的了解。」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香港《大公報》總編輯賈西平,在開班式致辭,與學員們介紹了香港政治社會現況。他表示,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又毗鄰香港,一直都是香港重要的合作夥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後,推動其他領域更深層次的交流顯得很有必要。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在國家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學習借鑒一些香港的法治實踐很有必要。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歐陽曉晴(右)於結業式上,向深圳市市委黨校校委委員袁曉江頒發證書。
課程設計有邏輯有深度
深圳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永華在開班式表示,深圳市委黨校和行政管理學院肩負着培訓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重任,此次赴港研修相應法制專題課題,可以使從事教學研究和管理的專家學者們,深入了解「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法治建設,從中得到啟發有助教學。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歐陽曉晴在結業式致辭並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為設計好此次赴港專題課程,大公學院上半年就赴深圳市委黨校進行調研,並與黨校教學和管理人員座談了解培訓需求,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以問題為導向的課程板塊:從了解香港認識香港、香港立法體系和架構、香港政治生態、香港法治和法律實務、到香港廉政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香港行政監督和媒體監督等專題。每個專題學院都邀請在該領域非常有分量的講者,前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副總經理吳連烽博士、香港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前香港民建聯副主席、政府政治公關顧問程介南、香港律師會大中華法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黃江天、前廉政公署副廉政專員兼執行處首長郭文緯分別擔任講者。《大公報》主筆葉中敏結合40多年辦報經歷,以一位老香港的視角與學員們分享了回歸後在「一國兩制」下大多數香港人的真實感受。

深圳市政府法制建設專題赴港項目2016年第三期參訪立法會
現場考察加深對港認識
課堂講授以外,學院亦安排學員參觀香港相關政府部門,深入認識香港法制體系,深圳市委黨校的教職人員參訪立法會過程中,向負責導賞的助理訪客服務主任王沛祺,踴躍發問務求了解立法會功能及議員權利,顯示出為人師表的認真與求知欲。為加深認識香港肅貪倡廉的精神,學員亦訪廉政公署,由社區關係處總聯絡主任歐佩瑋講解廉署運作。此外,學員亦到訪參觀香港鳳凰衛視,以及《大公報》編輯部、百年大公展室和資料室等,了解媒體新聞運作,從而加深了解香港社會生態。
結業式上,本期培訓班的班長、深圳市市委黨校校委會委員袁曉江表示,市委黨校高度重視本次培訓,由前期調研開始到最後落實安排,同大公學院及時溝通,共同設計,五天課程雖然時間短,但收穫很大。
學員:一次高端學習享受
深圳市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研究員曾宇青代表學員發言時說,用四個字概括此次學習,就是「高端精品」,五天學習,是一次高端精品的學習享受,課程安排有邏輯、有思考、有討論、有意義,老師觀點敏銳。學院的教學管理和學員生活安排亦很貼心。深圳羅湖區委黨校副校長鍾旭興在結業式上,首先展示他辦公室窗外就可看到的香港照片,他自小從電視及課本了解香港,但感到這兩年香港的社會生態沒那麼好,數天學習,大公學院為他開啟了了解香港的另一扇窗,課程安排客觀真實而有內涵,了解香港還是有那麼多精英、精彩的地方,他說,下次當他再打開辦公室窗戶看到香港時,就不再會那麼片面地認識香港,就會想到大公學院學習的經歷。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執行院長徐荷表示,深圳市政府法制建設專題赴港項目是大公國際傳媒學院今年着力打造的精品課程。今年已連續舉辦三期,先後有多位深圳市行政機關公務員和從事行政管理教學的專家學者參加培訓。深圳公務員和專家學員們的認真學習,深入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與老師們互動的學習精神,成就了這個專題課程的成功,三期法制專題課程的實施,為大公學院提升辦學品質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