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記者孫凌奕報道:一段救護員扶老人家下車的視頻在facebook獲得逾七萬次點擊,片中的救護員被網友稱讚為「無名英雄」。視頻中的主人公張瑋然(見圖)從業五年,每日都在救死扶傷,講起這條短片,他開心地告訴記者:「這件事證明了香港是一個有善心和人情味的地方。」
現時30歲的張瑋然為二級急救醫療助理,駐守旺角救護站五年。他回憶,10月24日下午,他前往大角咀嘉善街附近急救病人,因街道狹小,無處停車,當日擔任司機的他便負責留在救護車內等待。他在車上環顧周圍,見到右手邊有一位婆婆,剛剛從的士下車,手上拎着兩個大袋子,枴杖跌到地上。他見狀後很自然地下車,幫婆婆拿起枴杖,並扶到一邊。張瑋然和婆婆說:「唔使心急先,帶你企埋一邊,等埋伯伯。」他又將兩位老人送到離家不遠處,才安心返回救護車。
幫助老人家,早已成為張瑋然工作中稀鬆平常的一件事。旺角區的特點就是有很多老唐樓,因此張瑋然平時救護的對象至少有一半是長者,這些長者的子女往往外出上班,遇到緊急情況無法很快照應。他舉例說,今年夏天,一位伯伯在家中跌倒,他們便立馬趕去,將伯伯用輪椅從六樓抬下樓,送去醫院。「聽落唔似十分緊急嘅救護服務,但係我哋嘅角色喺當時都好緊要。」如果婆婆勉強帶伯伯下六層,可能兩位老人家都會有危險。
張瑋然說,老人家總是害怕麻煩別人,「覺得叫我哋來係好大件事,病咗就自己硬撐」。他回憶說,有位婆婆發燒後,硬撐了兩日,結果起不到身才打電話叫他們,去到時,婆婆發燒已超過40度。「下次如果再有咁嘅情況,就即時叫我們,自己辛苦咗兩日,最終還是冇辦法,呢啲情況絕對有需要我哋幫手。」
救護員這樣一份樂於助人的工作,有時也會遭受誤解。張瑋然說,有些家屬以為他們的工作就是送病人去醫院。「有些屋企人會話,點解要問長問短,還不趕緊送去醫院。」他希望病人和家屬理解,先了解病情是他們的職責,使得病人病情不會惡化。
張瑋然笑說,與老人相處就像照顧小朋友,有時拍下膊頭,讓他們覺得安心。若遇到老人家感嘆自己老了,他就會說:「點解咁講,依家唔知幾精靈,又行公園,又飲茶,最重要係食得,瞓得。你要用一個方式讓他覺得,你明白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