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蘇恆山見證了東台西瓜種植歷史/大公報記者陳旻攝影
「東台種植西瓜30年,多達35個品種」,說起東台西瓜的種植歷史,三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蘇恆山如數家珍。
「東台三倉鎮官苴村是東台西瓜的發源地。」1990年初,內地仍是計劃經濟,在三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任技術員的蘇恆山,發現官苴村村民7組有十幾個農民,偷偷地在棉花地裏套種西瓜,「當時上級下達任務要求農民必須種棉花。」那些農民悄悄到市場賣西瓜,發現「種一畝西瓜的收入要抵10畝棉花的收入。」
蘇恆山說,農民嘗到甜頭後就更不想種棉花了。「政府下達棉花任務,他們就偷偷地種西瓜。我們下去檢查,他們把西瓜偷偷種在棉田的中間,周圍種着棉花。待我們檢查過後,農民把棉花拔掉種上西瓜,導致棉花任務幾年都完不成。」
當時的鎮黨委書記聽取了蘇恆山的匯報後,決定放手讓農民種西瓜。1994年,大面積種植西瓜的官苴村因為生產結構調整的先行,一躍成為全鎮仿效的典型,瓜田成為觀摩交流的現場會會場。至1995年,三倉鎮31個村都在種植西瓜。
蘇恆山回憶道,90年代初,鎮上交通不便,瓜農是用自行車拖着瓜去賣,後來用手扶拖拉機拉到周圍鄉鎮去賣,最遠賣到毗鄰的南通。而在1995年之後,各地西瓜經紀人的湧來,使得大部分瓜農足不出戶在田頭就能賣掉瓜。
1996年,上海滬西市場和山華水果批發市場為了獲得貨源,專門到三倉鎮請瓜農吃飯,蘇恆山記得,「參加會議的農戶,一戶送一塊手表。還請我們瓜農到上海去旅遊。」當年,上海《解放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東台西瓜甜透大半個上海》新聞,「這篇文章使我們東台西瓜在上海市場打響了!從那時起,我們東台西瓜有名氣了。」
東台市蔬菜栽培技術指導站站長、東台西瓜協會會長薛瑞祥表示,栽培西瓜技術性很強,當地農民經過30年的種植積累,不斷吸收先進技術,形成一套獨有的生產技術規程,「外地西瓜要跟東台西瓜競爭,是件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