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新產業鏈助東台西瓜賣靚價

時間:2018-06-20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許鵬(左一)、劉文明(右二)、何專成(右一)三方創立將田間瓜農與消費者直接「綁定」的西瓜種、供、銷一條龍新業態/受訪者供圖

  「供不應求!」江蘇東台市諾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鵬不停地用手機打着電話,他一臉焦灼地說:「我都快被紙箱逼瘋了!」「九米六的車廂,一車載18噸西瓜,現每天有35至50車,發往全國各地的銷售點。紙箱卻來不及生產,我們的紙箱用量太大,東台三家紙箱廠全部開工都來不及做。」/大公報記者陳旻東台報道

  位於江蘇鹽城的東台市,西瓜種植規模居江蘇第一、內地前列。今年東台西瓜種植面積28萬畝,年產量突破百萬噸,產值逾30億元(人民幣,下同)。自5月1日起,平均每天發送630噸至900噸東台西瓜到全國各地,其中72噸「全美4K」直供香港。

  「全美4K」供港受歡迎

  「『全美4K』在香港可是『皇帝女兒不愁嫁』,一個瓜能賣到150港元。」許鵬對大公報記者說:「東台西瓜4年前就供港,以前是透過深圳的中間商渠道,如今直接供港。」指着身旁的廣東金津果業總經理劉文明、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採購總監何專成,許鵬說:「我們三方合作,搭建了東台西瓜從種苗培育、基地種植和定向銷售的全新產業鏈。」何專成接話道:「今年我們東台西瓜採購額已超2億元,佔了東台全市西瓜年銷售額的約十分之一。」

  今年45歲的許鵬曾經是江蘇省東台市種子公司蔬菜分公司負責人,專長於種苗培育。1999年,許鵬創建東台華盛種苗公司,與台灣農友種苗、台灣中天公司三方合資,在東台沿海農場租地90畝,培育優質瓜苗。

  許鵬說,傳統瓜農因無目標銷售,選擇種植品種時只能「瞎碰」,「首先選擇產量,要高產;第二選擇好種,要抗病、好生產;第三才會考慮到好吃。而反過來,消費者是不管瓜農的產量,好吃第一。」

  「我就向瓜農建議:第一是好吃,第二是好種,第三是產量。」他自問自答:「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就必須讓市場價格做引導。」他堅信,「瓜農的思想不改變,就出不來好瓜。比如,以前是產一萬斤瓜賣5毛錢一斤,現在我讓你產5000斤瓜賣兩元錢一斤,收入相差整整一倍,瓜農自然就覺得產量不在第一位了。」

  自2011年起,許鵬嘗試着培育高品質西瓜,差異化市場銷售,改變當地瓜農追求產量的西瓜種植思維。他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全世界西瓜新品種,進行標準化種植實驗,篩選、引種出集耐儲耐運、皮薄甜度高、口感佳等優勢於一身的「全美4K」。

  收購價超普通瓜兩倍

  好吃的西瓜迅速受到市場關注,漸漸地,多個內地果品批發公司找上門來,質優價高,瓜農嘗到甜頭,「路越走越寬」。從事果品批發近30年的何專成稱,東台瓜農依託市場需求按訂單種植他們提供的種苗,種出的西瓜全部按普通市場價的3倍以上收購,瓜農種一畝地西瓜的純利潤達到8000元至1萬元。「去年跟我們合作的東台瓜農,買車買房。」

  何專成所供職的深圳百果園有3000多個銷售網點,「我們把農民與消費者捆綁,種瓜、賣瓜的,從地頭到超市,沒有通過一個中間商。我們賣到超市什麼價格,瓜農都知曉。大家都在同一個全開放平台上,瓜農就能種出很高品質的西瓜,因為他們知道好瓜能賣出好價。」

  「好的產品進入好的渠道,賣出合理的高價,獲得高收益,讓瓜農成為既掙錢又體面的職業,是我們這個小圈子的目標和理想。」許鵬的看法,何專成十分贊同:「銷售端對生產端支撐力度很大,只有讓生產端獲利,讓瓜農掙到錢了,才能生產出高品質西瓜。如果瓜農都吃不好、穿不暖,哪有精力來給你種好瓜?」

  劉文明所在的深圳金津農產品有限公司,於去年8月與深圳百果園合作成立廣東金津果業。他們設在香港的店舖位於油麻地批發市場一號攤位。劉文明說,東台西瓜供應香港已有4年,平均一斤賣8港元左右,因為品質優,常常一上架就被搶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