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金會」今日舉行,全世界都關注朝美領袖能否就半島無核化達成共識/法新社
舉世矚目的「特金會」今日在新加坡上演。這是朝美領導人的首次會晤。世界上最強國家和東北亞最封閉國家的領導人會晤,讓國際社會充滿好奇。
特朗普上任一年多來,對朝鮮的態度可謂變化多多。從放棄奧巴馬時代的「戰略忍耐」,到不惜對朝施以「怒與火」,再到特金兩位領導人的激烈口水戰。分析家們一度認為,美國將對朝鮮核導武器進行「斬首」,一勞永逸地解決朝鮮核導危機。
棄核安排嚴重分歧
現實卻呈現出令人驚異的圖景。平昌冬奧會給半島南北帶來了和解,隨後是「文金會」上演並發表《板門店宣言》,「特金會」也就高效地定下了時間表。隨後就是中朝兩國領導人的兩度「習金會」,朝美再次發生爭吵,韓國總統文在寅赴美斡旋,朝鮮特使赴美等,「特金會」最終亦能如期舉行。
似乎好事多磨,其實卻是朝鮮核導危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所致,加之朝鮮戰爭只是停戰,並涉及到東北亞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這給兩國領導人會晤增加了難度。「特金會」並非單純的朝美領導人會晤,而是肩負着沉重的歷史和現實使命。
在半島無核化這個核心問題上,雖然各方原則立場一致,但是朝美兩個核心國家在棄核時間表和路線圖上卻存在着嚴重分歧。
美方堅持的是完全、可驗證和不可逆轉的棄核,甚至要求將核導武器、化學武器打包到美國進行銷毀。這一方面凸顯美國政府在處理朝核問題上並沒有達成共識,另一方面也折射了美國的高高在上——給人以通過利比亞模式解決朝鮮核導危機的印象。
在朝鮮看來,美方要求相當無理。朝方的棄核是分階段的漸進過程,而且美國要保證對朝的安全承諾和發展訴求。但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金英哲訪美並會晤特朗普後,兩國似乎達成相關共識,也最終促成「特金會」如期進行。
「特金會」不是朝美兩國的事,也關乎東北亞地區,甚至整個亞太區的和平與穩定。因此,「特金會」如期舉行,區內各國乃至全世界都應對此充滿樂觀預期。儘管如此,半島無核化之路依然荊棘滿途。
一方面,朝美在無核化路線圖和時間表的設計上依然存在相當分歧。而特朗普又是一個不會讓步的強勢領導人,在其出發前雖然強調「和平」之旅,而且帶着「真摯」的心情,但也指出這是「一次性」求和平的機會。簡言之,談得投機會邀請金正恩訪問華盛頓,談不攏就此了斷。
地區和平寫下新篇章
因此,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依然處於特朗普的感性認知上——這種感性認知雖然未必再追求「即刻棄核」,但也要求朝鮮棄核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滿足特朗普的要求。在這方面,特朗普缺乏足夠的耐心,因為只有明確且讓美國政府篤信的無核化,才可能成為特朗普的外交政績,才不至於被國內政敵攻訐,甚至會助力特朗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另一方面,朝鮮只有在美國滿足其安全訴求和經濟發展要求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棄核。因此,核導武器依然是談判的重要砝碼。在朝美缺乏嚴重互信、特金二人還需要磨合的情勢下,朝鮮棄核進程並不順利。
除了半島無核化難題,還牽涉到朝美和平宣言等一攬子內容。雖然半島停戰已經65年,但並未實現機制性的和平——半島還有生變生亂的可能。作為朝鮮戰爭和1953年停戰協定的參與者,中國也不能排除在外。從法理而言,朝美兩國領導人發表和平宣言是不恰當的,韓國參與其中更不合理。
不要指望一場「特金會」就能實現半島無核化,半島無核化之路依然荊棘滿途。當然,「特金會」為半島無核化開了好頭,需要雙方和相關各方相向而行,才能實現半島無核化和朝鮮半島的永久和平。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