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該決定無疑是將海南省以往作經濟特區的地位再提升一步。現經海南省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批准,瓊港兩地雙方決定開展十方面務實合作工作,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互利共贏。當中第一條就提出香港將配合推動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海南省將繼續以旅遊為突破口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吸引現代服務人才集聚到海南,香港則可藉海南打造開放新高地機會,將對外開放優勢與海南無縫對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是一個優勢互補的政策,兩地可通過深化合作實現雙贏,屬難得機遇。
免簽政策推動旅遊島建設
今年5月1日起海南省將實施59國人員入境免簽政策,這是推動海南旅遊業發展的利好政策。過去海南在旅遊產業上就存在優勢,發展成績不俗、當前在推動海南全省建自貿區的策略下,香港通過配合推動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如加強「一程多站」旅遊聯合促銷,繼續依託亞洲郵輪平台促進合作,支持共同舉辦或互相參加雙方旅遊節慶等,以旅業發展為先行策略,帶動服務業發展,從而帶動其他產業如金融、經貿、會展、文化等領域的合作發展。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旅遊城市。當前有人士憂慮瓊港兩地將出現競爭,海南會對港構成威脅。事實上,兩地旅遊業優勢各有不同,海南由於地理、風光、人文因素,在旅遊度假、水上項目上存在更大的發展空間。另外,當前該省郵輪產業發展亦取得一定成果,世界四大郵輪公司紛紛選擇三亞鳳凰島作為郵輪經停港,因此郵輪旅遊發展潛力巨大,香港能夠在未來通過有關平台加強合作,開發更具特色的旅遊業產品,為兩地旅遊業帶來雙贏效益。
海南全島面積達三萬五千平方公里,若建成自由貿易港,將成為全球最大自貿區。但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與在不同制度下的海南,無論在定位、發展策略上都有所不同。故港人毋須擔憂海南冒起會威脅香港,相比之下,香港應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與海南省合作,這對兩地來說是雙贏局面。
當前兩地旅遊業應優先加強聯繫和發展,通過旅遊業先行,帶動服務業、會展等方面的合作。事實上,海南省在過去一直以建設成國際旅遊島為目標,成績更是有目共睹。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數據顯示,2018年2月,海南省旅遊收入為108.27億元,同比增長44.7%,更比2008年提出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旺季月度收入26.29億元大幅增長。去年海南省全年接待遊客人數6745.01萬人次,同比增長12.0%;旅遊總收入811.99億元,同比增長20.8%;去年海南省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6.81億美元,同比增長94.6%。同時在旅遊業帶動下,去年海南第三產業佔比達55.71%,第三產業從1978年的25%逐年上升至去年的55.71%,成為海南的支柱產業。
香港旅遊業優勢與海南省確有類似之處,如在地理、交通、航運方面等。但香港旅遊業的競爭力,還得益於較高水平的運作及管理模式;另外,在構建國際旅遊協作網絡、宣傳推廣、配套服務業方面亦具備優勢。尤其在酒店設施及服務上,香港都擁有一套完善的軟硬件配置。
兩地旅遊業合作機會巨大
此外,在會展旅遊業上,香港亦較海南佔優,每年約有兩百萬名參加會展及獎勵旅遊的旅客訪港,這說明了香港在發展結合商務與休閒旅遊上的優勢強勁。但另一方面,香港因土地供應緊張,在場地空間、資源上受限,所以通過與海南這座國際旅遊島加強合作,能夠將有關優勢投放到更廣大市場,通過合作互補取得經濟效益,而香港也能夠因此擺脫在地域、人口上的限制,為其固有潛力與實力進一步鬆綁。
當前國家提出要將海南全省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是進一步提升海南作為經濟特區,在對外開放中積極發揮其「窗口」作用的策略。香港社會當前通過參與到海南島自貿區建設中,以旅遊業的合作先行為突破口,加強瓊港的合作互通,同時也為兩地在服務業、經貿、金融、會展、科技創新方面打通通道。當前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越走越寬,香港應立足於「一國」,充分發揮「兩制」能動性,這是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優勢。通過這個核心優勢,投入國家政策,借力國內經濟發展勢頭,融入國家整體建設大局,從而提升自身經濟的地位。當前以海南自貿區建設為突破口,港人應把握難得機遇,以旅遊業合作先行,加強聯通,必能為兩地經濟發展帶來正面效果。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