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公私營合作建屋事不宜遲\大衛

時間:2018-05-02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農地改作住宅發展用途一直行之有效\大公報記者林志光攝

  香港住宅樓市持續高燒不退。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顯示,樓價連升二十四個月,累積升幅高達三成半。由此折射出住宅發展用地不足日趨惡化,不斷強化市場對樓價只升不跌的心理預期,醞釀多時的公私營合作建屋計劃宜盡快上馬。

  填補住宅供應缺口

  事實上,當局在每年推出可建二萬個私樓單位的發展用地基礎上,若要進一步額外增加供應,顯然存在一定掣肘,這是樓價遏不下來、好像長升長有的因由所在。當務之急是全速大規模開闢土地,尤其是增加住宅發展用地供應。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已列出十八項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建議,進行為期五個月公眾諮詢,各方宜採取務實態度,聚焦在能夠快捷開拓土地的選項之上,其中利用私人農地作公私營合作建屋,在短中期選項之中可行性最大,可視之為優先選擇,有望在五至十年內建成單位,紓解當前樓荒的燃眉之急。

  緩解樓荒燃眉之急

  其實,香港住宅發展土地不足問題可以水深火熱來形容,除了私樓市場在供求失衡之下陷入瘋癲狀態之外,公營房屋輪候冊人數也直逼三十萬大關,大批基層市民被迫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之中,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來說,實在是一大諷刺。

  普羅市民無不期望這次土地供應大辯論,社會能夠達成一個快捷增加土地供應的共識方案,然後盡快落實,填補住宅用地供應的缺口,興建足夠數量的公私營房屋。事實上,包括發展棕地、利用私人農地、發展私人遊樂場用地與重置、整合康樂設施等四項短中期增加土地供應選項中,利用私人農地開拓土地最為可取,值得深入討論與研究。

  善用農地多贏方案

  首先,農地改作住宅發展用途一直行之有效。過去數十年來,地產發展商只要向政府支付十足補地價費用,便可將手上新界農地申請改作住宅用途,補地價制度存在已久,所謂「官商勾結」指控根本站不住腳。

  其次,利用農地開拓土地,遇到阻力與爭議相對較少。對比發展棕地、私人遊樂場與康樂設施用地,難免影響現有持份者利益,因而阻力與爭議會較大,其中棕地更涉及搬遷作業問題,開拓土地時間會比預期為長。

  第三,達到地盡其用的目的。目前地產發展商手上農地面積達到一千公頃,當中不少農地荒廢閒置。由於住宅用地供應緊張,利用私人農地作公私營建屋是合理選擇。在一個公正而透明機制下,由當局提供基建設施,換取地產發展商興建一定數量公營房屋,這是多贏方案。當局可選取已獲城規會批准、完成補地價的農地改作住宅發展項目作為公私營合作建屋的試點,估計最快五年內有公營房屋單位落成。

  總之,利用農地公私營合作建屋是短時間內增加住宅供應的可行方法,當局宜積極考慮,優先上馬。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