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趙建強報道:目前已經橫掃全球78個國家、600多個城市的網上叫車商Uber,在亞洲市場似乎一直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除了在香港不停被政府指為「犯法」外,於2016年8月已把旗下在中國服務的「UBER中國」出售予中國召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
Uber早前又宣布退出東南亞市場,把旗下當地召車服務和送餐業務Uber Eat,出售予新加坡同業對手Grab,交易後Uber將持有Grab約27.5%股份。
據資料顯示,Uber出售東南亞業務,是繼撤出中國、俄羅斯之後,Uber在全球市場的第三大撤退行動。事實上,Uber在美洲和歐洲的業務,也面臨同業的激烈競爭及受當地法規的挑戰。
未來專注美澳市場
分析指出,Uber早期的高速發展,令該公司同時拓展太多「戰線」,導致該公司海外市場推行不順,Uber未來可能將會專注於經營美洲、澳洲等市佔比例超過50%的市場。
不過,新加坡市場競爭委員會表示,將會針對Uber把東南亞業務售予Grab的相關交易進行調查,確認當中是否涉及違反新加坡的市場公平交易法。
新加坡市場競爭委員會憂慮,有關交易可能造成新加坡類似服務競爭公平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