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年一度「光棍節」快到,但不宜對阿里過分樂觀
相信喜歡網上購物的網民,必定對兩日後的「光棍節」滿懷期待,渴望在網上以折扣價購得便宜貨品。這個人造的網購佳節起源相當有趣,來自內地單身年輕人搞交友聚會的11月11日「光棍節」,馬雲看準這商機宣揚「單身人士都需買禮物獎勵自己」,淘寶網的商家遂以「脫光」為由打折促銷,及後其他電商紛紛加入,令「光棍節」演變成一年一度網絡購物盛事。
這個網購節日雖然只有八年歷史,網上交易銷售額增幅卻十分驚人,單計上年「光棍節」交易額達1207億人民幣,較美國兩大網上促銷節日,即感恩節翌日「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及感恩節假期後的周一,俗稱「網路星期一」(Cyber Monday)網上零售額高出逾四倍。須知道「黑色星期五」及「網路星期一」歷史遠比「光棍節」悠長,「光棍節」現在反而把它們比下去,可見內地網民購買力不容小覷。
「光棍節」成功,背後不乏值得參考的促銷策略,先有「虛擬現金紅包」來廣邀用戶分享,增加消費。另一方面,預付模式亦屬另一大噱頭,網民可先預付部分的金額,在「光棍節」當天就翻倍使用,捕捉消費者欲抓緊「着數」之心理。
另一方面,面對幾億的消費者準備在「光棍節」當日大灑金錢,準備搶購,阿里加大雲端平台的資金投入,使每秒鐘面對成千上萬宗交易的同時,電腦伺服器仍能暢順運作,不致網絡大塞車。深怕物流系統負荷過重,阿里亦增加物流方面的投資,使倉儲及配送過程順暢。
雖然「光棍節」刺激阿里等網商生意,但過去三年,在美國上市的阿里於「光棍節」當日的股價收市均報跌。或者是由於股價通常會先被炒高,然後引發資金在「光棍節」獲利回吐有關。
若有意買入阿里的股份,不妨於今年「光棍節」留意其走勢。但筆者認為,不宜對阿里過分樂觀,因它今年以來股價已累積升逾1.1倍,市值更一度超越全球電商「一哥」亞馬遜,因此,潛在的獲利回吐壓力不容忽視。未來阿里的潛在投資價值,除了核心的電商業務之外,還要視乎增長領域,包括線上線下無縫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數字娛樂和其他創新項目是否具發展潛力及持續性,因此不應只憑「光棍節」表現便評定阿里股份價值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