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國慶看「中國夢」超越「美國夢」/張敬偉

時間:2017-09-30 03:15:43來源:大公網

  新中國六十八年,中國持續取得令世界驚訝的發展變化。其中之一,就是海外學子不再留戀「美國夢」,開始追逐「中國夢」。

  一般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都有出國留學的經歷。因為留學海外人數不斷增多,同時逐漸也形成了海歸們的回國潮。即如錢鍾書先生《圍城》中的「方鴻漸」們,這樣的海歸未必都是人才,但卻長了見識,有了一定的全球視野。中國是活力四射的市場經濟國家,對於普通海歸,市場的接納度也有自己的方式。坊間不乏海歸薪酬兩三千元的傳聞——其實這正是市場的正常反應。

  但是,對於畢業於海外名校的海歸們而言,能夠放棄「美國夢」或「發達國家夢」回到中國創業,這樣的「海歸回國潮」卻具有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當然,也在全球化背景下,揭示了國際社會公認的法則,中國的發展更有活力和潛力,「中國夢」不再是抽象的充滿愛國主義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能讓海歸們實現自身理想和價值的象徵。

  「美國夢」的吸引力,除了優渥的生活、工作條件,就是完善的市場機制提供的創新創業條件。因而,在硅谷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誕生微軟、蘋果、谷歌的國度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許多中國留學生選擇留在美國的主因。現在,美國的科技依然傲視全球,但中國式創新更具吸引力。尤其在特朗普政府限制移民政策的現實下,回到中國創業成為海歸們更放心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留學生在硅谷,或可找到一份安逸的工作,但是要想在硅谷成為管理層的一員,卻是相當之難。就像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研究學教授埃里克─哈維特所言,那些因為在美國的科技公司無法做到管理層而心生焦慮的中國人,同樣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吸引力。「他們中的很多人說在美國(升職)受限,存在玻璃天花板。但回到中國,他們可以當上公司的負責人。」

  不僅北京的中關村正在變成中國的「硅谷」,中國各大城市都在為海歸人員提供更好的創業條件。這些優厚的條件包括了稅費優惠、市場准入便利、融資扶持甚至土地和房屋租賃方面的優惠措施。而且這些優惠條件在中國各城市之間還形成了激烈的競爭,各城市的治理者都希望通過更大更符合本城市特點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精尖海歸人才來到本地創業。因此,也許中國治理體系和市場規則,並不像美國等發達國家那麼成熟,但是中國城市治理者的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舉措,卻給了海歸創業者更多的機會。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想方設法地發展經濟,推進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中國治理的一大亮點,當然也是吸引海歸回潮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供給側改革的紅利效應下,來自各級行政機關的簡政放權,讓海歸們感受到在中國設立一家科技公司要比在美國簡單、高效和經濟得多。

  中國趕上了互聯網時代的革命大潮,擁有全球最多互聯網用戶的中國人,正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新技術市場活力。官方將之視為「互聯網+」,也希望依託大數據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情。官方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導,使互聯網經濟成效斐然,共用經濟在中國市場方興未艾,中國共用單車已經走出國門布局美歐等發達市場。中國也成為全球首個為網約車立法的國家。中國不僅催生了可以比肩美國科技公司的互聯網企業和電商平台——被稱為BAT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而且在這些IT企業的技術支持下,中國成為全球「無現金」社會——二維碼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

  美國創新的象徵,庫克時代的蘋果技術和產品也在中國失去吸引力。中國的智能手機正在質和量兩方面趕超美國,雖然利潤還比不上蘋果,但是發展勢頭已經後來居上。以最新的蘋果智能手機——iPhone X為例,其引以為傲的全面屏技術,早在中國小米手機mix、mix2上得到了運用。但是價格,後者只有前者的1/4。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國華為、VIVO等還會陸續發布不輸於蘋果技術的智能手機品牌。近日,從香港到內地,不時爆出蘋果新機銷售熱潮不再的新聞,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或許是市場的誇大,但在互聯網科技領域,中國正在快步趕上美國,而且更具後勁和活力。

  全球化不是政治家們或堅持或否定的口頭禪,也不全靠資本流向來衡量,最關鍵的指標是人才和商品的流動。2016年,就有43.25萬中國留學生回國,比2012年相比激增58%。在中國市場,可以通過線上線下買到全球各地的商品,中國製造特別是擁有中國獨立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有競爭力,這正是新經濟周期中國主導下的全球化。

  在此情勢下,中國從投資熱點變成了創新之源和創業熱土。開放的政策,充裕的投資,活躍的市場,大數據的支撐,互聯網的平台,共同構成了中國對海歸和全球人才的磁吸效應。「美國夢」已漸行漸遠漸弱,「中國夢」卻是越來越真實。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