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際機構大幅增持人幣資產

時間:2017-09-29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大幅升溫

  10月1日是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來,人民幣匯率走勢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高度聚焦的話題,隨着人民幣雙向波動成常態,全球投資者正在逐步了解這張新面孔。本港資產管理公司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明顯感受到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大幅升溫,並且加大增持力度。在境外從事國際貿易的中國人,更是從人民幣入籃成為貿易國「硬通貨」中受益匪淺。工銀瑞信資產管理(國際)公司總經理唐華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未來人民幣有望與美元和歐元並肩,成為全球三大貨幣,同時人民幣國際化將鞏固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唐華指出,人民幣入籃後,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在今年二季度驟然升溫。「人民幣匯率逐漸穩定、A股被納入MSCI充當了催化劑。」今年,他頻繁收到境外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投資策略的諮詢。「國外投資經理開始認真談論和考慮投資中國的市場。過去二十多年來,幾乎大部分國外基金經理從不關心中國市場。」他說,境外機構投資者正在將投資聚焦點從美國向中國轉移。

  料與歐元美元齊肩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以及滬港通、深港通等四大渠道的投資額都在增加,且從5月開始,增速明顯提高,今年新增流入中國股票市場的資金總額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與此同時,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境內債市的投資熱情也大幅上升。今年8月份,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達9469.15億元,較7月大幅增加820億元,為首次突破9000億並續創歷史新高。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清算所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境外機構已累計增持人民幣債券1616.90億元。截至8月末,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已達到340家。

  滙豐美洲地區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負責人Thierry Roland預計,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債券總量佔中國債券市場的份額,有望在幾年之內增至15%左右,目前約為2%。

  國泰君安證券研報指出,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是8月以來匯率由貶轉升,使得人民幣定價資產吸引力明顯上升,再加上債券通啟動,極大方便了香港等境外投資者經「北向通」投資內地債市,甚至還可參與一級發行認購,境外機構大舉湧入境內債市。中金公司報告亦稱,境內債券市場收益率相對其他市場具備一定吸引力,尤其是短端,疊加人民幣近期持續升值,一改過去貶值預期,有助於增加境外機構增持的動力。

  唐華相信:「人民幣是有吸引力的投資幣種」。在中國監管部門的推動下,港股通、債券通已經打開了境外投資者無障礙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大門。

  他強調,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港股通的強大效能,「這就像一條高速公路,把香港納入了可以直投的體系」。他建議以往只關注A股的機構投資者,應當盡快將港股納入投資體系。

  唐華預計,未來人民幣有望與美元及歐元成為世界三大貨幣。他又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當務之急,需要完善基礎服務、基礎設施以及基礎產品。他看好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收益,並堅信遠遠大於預期。

  港宜推廣人幣定價產品

  唐華坦言,推廣人民幣定價金融產品依然困難重重。目前,中國的金融機構在推廣人民幣定價金融產品方面缺乏積極性;香港的商業銀行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對人民幣金融產品的推廣缺乏動力。他指出,金融市場的怪象:人民幣定價產品,可投資的資產卻全部是以美元計價,監管機構開發產品的善意反而成了「套利中國的工具」。

  他建議盤活香港的人民幣資產。目前香港人民幣定存利率高,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香港人民幣定期儲蓄佔比太高。金融機構需要把人民幣定價的產品,向更廣義貨幣供應的方向延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