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毛麗娟深圳報道: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昨日表示,證監會近日正式發布修訂後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其中,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正式合併後,委員數量由60名增加到66名。大公報記者專訪了證監會第一任發審委工作處處長、現任匯石投資董事長的王晉勇。他分析,發審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增大監管系統以外發審委員的比例,不只是增加會計師、律師背景的委員,也要增加券商、投資機構等背景的委員。
王晉勇認為,需要平衡好監管系統內與監管系統外發審委委員的比例,太多監管系統內委員會影響發審委的獨立性;應該解決兼職委員參會少的問題,比如要求兼職委員每月至少參加一次發審委召開的會議。
此前,2009年成立的創業板發審委委員為35名,其中專職委員是16人、兼職委員是19人;主板發審委委員2005年後一直是25名,專職委員15人、兼職委員10人。
專家:應兼顧專職與兼職比例
王晉勇介紹,2005年前,發審委共有80個委員,沒有專職委員,委員來源廣至國家各部委、科研單位、高校、中介機構。當時發審委制度被寫入1999年實施的證券法的原因,就是全國人大常委們認為證監會獨家決定發行不合理,要制約證監會的權力,所以委員來源廣。他認為,新的發審制度改革,應該兼顧專職委員與兼職委員的比例。
修訂後的《辦法》明確規定「完善限制發審委委員買賣股票制度」,王晉勇分析,只要不是監管系統從業人員,應該無需限制其買股,但發審委員中不少是監管系統的人,故要防止形式上管死,實際轉入地下,因此更可行的辦法是強調嚴格披露。
針對主板發審委與創業板發審委合併,他認為,原來創業板發行監管部與主板、中小板發行監管部是分開的,後來統一合併進一個發行監管部,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合併是水到渠成。
《辦法》將發審委委員最高連任三屆改為兩屆,王晉勇表示,有利於避免利益捆綁。王晉勇表示,發審委制度是資本市場不完善的產物,未來隨着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發審委制度終有一天會結束其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