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回首20年路程 初心依舊\黃均瑜

時間:2017-07-08 03:15:44來源:大公網

  香港回歸已20年,但近年社會陷入政治紛爭,從人大常委會的歷次釋法到白皮書的公布,其間總會有人反對,甚至說「一國兩制」已名存實亡。事實上,中央一直在強調毋忘初心,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沒有變也不會變。究竟「一國兩制」的初心是什麼?20年來可有改變?

  基本法序言第一句列明「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第一章總則第一條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當年,鄧小平對戴卓爾夫人說:「主權是不可以談判的。」如果英國不接受香港的主權屬於中國,根本就不會有中英談判。這就是最根本的初心。但回歸20年,香港部分人居然對「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存疑,忘了這份初心又怎能有共同語言呢?

  一部基本法,讓中央對港政策和承諾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中央對港政策的承諾是,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因此基本法用了很大的篇幅寫了下來,公諸於世。

  回歸20年來,有人不斷司法覆核,挑戰特區政府。但所有這些挑戰卻無一成立,證明了20年來政府並沒違反基本法,「不變」的還是不變。

  「一國兩制」是一項偉大的政治智慧,沒有先例可資借鑒。回歸後,香港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中央與特區的關係、普選行政長官等。對於這些問題,當年制定基本法時有留白的地方,於是就有第158條:「本法的解釋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現時有關基本法的爭議,不在保障「不變」的部分,而在於留白的部分。基本法是一部授權法,寫明的是中央已授給特區的權利,留白的是未授之權,如需解釋或界定,權在人大常委會。

  舉例來說,基本法第45條規定,「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這裏「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最終達至」、「有廣泛代表性」、「民主程序」等,都需要進一步釐清。這就需要香港社會首先凝聚共識,然後與中央商討,因為最終的決定權在中央。但有些人就是不服,覺得這是特區政府自治範圍內的事,中央參與就是干預,這種理解顯然是有誤的。

  回歸初期,無論是中央還是特區政府,都集中精力於保障「不變」。而隨着「一國兩制」的深入實踐,處理留白將會成為主旋律。

  資深教育工作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