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遼寧號軍威耀維港 「一國兩制」永放光芒——習主席在港講話重點解讀系列之六(完)

時間:2017-07-08 03:15:43來源:大公網

  香港市民昨日迎來了回歸二十周年由國家送上的一份真正「大禮」——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編隊訪港,參加駐港部隊進駐二十周年慶祝活動,並於今明兩日開放予香港市民登艦參觀。

  這是香港數以百計慶回歸活動中最具分量、最有特色的一項活動,同時也是正沉浸在慶回歸歡樂中的香港市民最感振奮和自豪的一項活動:回歸二十載,「一國兩制」下,香港的命運和祖國已經緊密相連、再也分不開,國強香港好、國富港人安,而「遼寧」號就是今日中國軍力和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的象徵和標誌;一艘「遼寧」號,體現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決心、力量和志氣,更是中國人世世代代渴望國家強大、不再受外國侵略、欺侮的最有力保證,今天,中國人民的這些願望都一一實現了,一艘「遼寧」號,勝過千言萬語,抵得上萬馬千軍!

  港人對「遼寧」號在慶回歸二十周年之際訪港,心情特別激動,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經歷了一百五十年殖民管治的香港人,對「國弱被人欺」的感受特別切身、也更為深刻。

  就在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就曾以特別嚴肅和略帶激動的心情回顧了中國近代史上被欺凌、被侵佔的一段歷史。主席指出:近代以後,由於封建統治腐敗、國力衰弱,中華民族陷入深重苦難。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區區一萬多英國遠征軍的入侵,竟然迫使有八十萬軍隊的清朝政府割地賠款、割讓香港島。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更是一次次被領土幅員和人口規模都遠遠不如自己的國家打敗,九龍、「新界」也在那個時候被迫離開了祖國懷抱。那時的中國歷史,寫滿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昨日為「遼寧」號訪港而歡呼雀躍的港人中,不少是中老年一輩市民,他們之中有的經歷過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日子,對習主席口中所說的「區區一萬英國遠征軍」就令清朝「割讓」香港、「租借」九龍和新界的歷史屈辱更是感同身受和深切體會,所以當他們看到這艘排水量達七萬噸級、艦載機達二十多架、裝配有各式先進火炮和雷達的「海上長城」駛抵香港時,心情不可能不激動,淚水不可能不奪眶而出,就算不能登艦,就是在遠處望一下「遼寧」號那龐大的身影也是好的,也感到高興和滿足了!

  昨日歡迎「遼寧」號訪港的還有不少年輕人,他們之中不少是「軍事迷」、「戰艦迷」,對這艘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當然也分外感到興趣,最希望能夠有機會登艦參觀,拍下一些珍貴鏡頭,日後拿來和外國的航母比較。

  事實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昨日「遼寧」號訪港之日,正正就是當年盧溝橋「七七」事變、日本借機對中國發動全面侵略戰爭的開始。盧溝橋上的石獅子見證了當年中國人的苦難,今天也見證着中國人的新生,昨天,全國各地都有紀念「七七」的活動,香港也有團體前往日本駐港總領事館遞交請願信,要求日本政府以史為鑑、承認侵略錯誤。熱捧「遼寧」號的香港青年,此刻如果有人能夠為他們提一下「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歷史,那麼,相信他們面對「遼寧」號時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能夠令更多的香港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認識祖國、認識歷史,是慶回歸二十周年之際比什麼慶祝活動都更重要、也更為有意義的大事。回歸二十載,部分「九七後」未經歷過殖民管治、少接觸內地,中國歷史科是「可修可不修」,加上現實生活中一些未能盡如人意處,在升學、就業、向上流動方面遭到挫折,他們就把怨氣指向政府、指向「一國兩制」,甚至打起港英時期的「龍獅旗」,喊出了「本土」、「自決」以至「港獨」的口號。對一些思想偏激而又拒絕認識問題的青年,「遼寧」號的到來應該讓他們多一點清醒。

  習主席在慶祝大會的講話中語重心長地闡明了「國家好、香港更好」的根本道理。主席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我們有信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