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信息啟示\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應堅

時間:2017-07-06 03:15:36來源:大公網

  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國家發改委及廣東省政府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確立了行動綱領、明確了重點任務,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香港回歸20周年的喜慶日子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國家發改委近日正式公布《框架協議》全文,提出粵港澳三地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框架協議》透露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一些重要信息:

  產業優勢互補 合作共贏

  (1)確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定位。繼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7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支持香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並親自見證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簽署,顯示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視。根據《框架協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全方位開放中的引領作用,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2)明確粵港澳在大灣區建設的角色及分工。《框架協議》根據粵港澳三地產業優勢,提出各自分工,並要求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其中,廣東省主要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香港主要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澳門主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3)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放」、「創新」、「市場主導」、「綠色」等主題。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三藩市、東京等世界著名大灣區有着明顯區別,主要是三地在「一國兩制」下實行跨境管理,不斷提高三地之間開放程度,並利用港澳自由經濟體系建立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方向。其次,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著名大灣區相比,具有同等創新力,結合三地優勢,可令這個大灣區保持旺盛的生活力。再者,《框架協議》提出「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合作原則,與內地其他經濟合作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特別強調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後,粵港澳大灣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4)進一步突出港澳在大灣區建設的特殊作用。與「十三五」規劃「港澳專章」對香港定位比較,《框架協議》對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所承擔的任務提出更多要求,包括在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發揮更大作用。《框架協議》亦提出,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優勢,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優化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布局,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銜接、一體高效。《框架協議》還要求,充分發揮港澳地區獨特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金融、生態環保及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攜手打造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

  (5)支持廣東自貿區等特殊開放平台建設。《框架協議》提出,推進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重大粵港澳合作平台開發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範和引領帶動作用,並複製推廣成功經驗。實際上,南沙、前海、橫琴等自貿片區是新一輪改革開放及創新的重要平台,對跨境投資產生強大吸引力,並成為跨境資金流動的新通道,未來必會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