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股估值水平仍低 下半年升勢料可期

時間:2017-07-05 03:16:20來源:大公網

  圖:中銀國際與彭博均預計今年本港上市公司盈利將明顯改善

  2017年以來,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內地資金持續南下,港股上漲勢頭強勁。展望下半年行情,筆者對港股市場仍然保持樂觀看法。\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 胡文洲

  關於看好港股的理由包括:首先,雖然港股自1月初至6月底的這波漲幅已達17%左右,但是港股市場當前估值水平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而且仍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的估值窪地,下半年仍有進一步上升的動力;其次,在目前香港股票市場估值相對較低及境內資產配置荒成為常態的背景下,內地資金仍持續南下,成為港股市場潛在價值重估的主要動力和催化劑;第三,中國經濟呈現大體平穩的增長態勢,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改善;最後,歐洲市場不確定性逐步消除,有利於提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南向資金持續流入

  筆者將恒生指數2017年底預測點位,從26500點提升至27000點。在2017年股票配置方面,筆者比較看好大盤高息藍籌股,港股特有的品牌認知度高的公司以及績優低估值中小盤股。同時建議重點關注以下股票配置:受益於利率上升的低估值金融股;內地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主題股票;績優科技及消費類股票;積極財政政策和「一帶一路」受益股(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機械設備製造、交通運輸和原材料等行業);供給側改革受益股(包括鋼鐵、煤炭和水泥等行業)。

  港股市場當前估值對內地投資者仍具吸引力。香港是全球資本的重要集散地,內地資金持續南下,為港股市場帶來新增資金,對香港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將帶來重要、積極的影響。雖然港股市場邁入傳統「淡季」,但在內地經濟呈現大體平穩的增長態勢,以及港股市場估值具有吸引力的背景下,大量內地資金持續南下,港股市場保持強勁上漲勢頭,打破了「五窮六絕」的魔咒。恒生指數自年初至6月30日的這波漲幅已達到17.1%,其中5月份上漲4.2%,6月份上漲0.4%,但是港股市場當前估值水平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而且仍然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的估值窪地,對內地投資者的吸引力並未減弱。

  2017年6月,南向交易繼續保持淨流入的態勢,南向交易已連續二十個月實現資金淨流入。截至6月30日,今年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134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期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968億元。自「滬港通」開通以來至2017年6月30日,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4487億元,同期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2714億元。

  互聯互通利價值重估

  筆者認為,在目前香港股票市場估值相對較低及境內資產配置荒成為常態的背景下,2017年內地投資者對香港上市股票的需求(通過南向交易)將繼續上升,尤其是在內地熱點城市樓市調控政策持續收緊的預期下。筆者預計南向股票交易2017年將實現2700億元淨流入,較2016年的2062億元及2015年的978億元有所上升。內地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是港股潛在價值重估的主要動力和催化劑。

  2017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大體平穩的增長態勢,同時經濟運行的質量與效益也將有所提升。此輪經濟企穩回升很大程度上是2015年以來新一輪貨幣寬鬆和財稅刺激的結果。貨幣寬鬆和財稅刺激推動房地產、汽車和基礎設施投資火爆。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去產能從供給方面對商品價格形成進一步支撐,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也刺激了商品市場投機活動,商品價格大幅回暖,改善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2017年上市公司盈利將明顯改善。受益於低基數效應、中國宏觀經濟觸底企穩,以及債轉股啟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等利好因素影響,預計2017年上市公司盈利將明顯改善。2017年中銀國際研究覆蓋的全部上市公司和非金融企業盈利將分別同比增長11.1%及26.5%,而2016年的預期則分別同比下降0.3%和小幅上升1.6%。同時,根據彭博數據的預測,2017年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的盈利預測分別上漲14.0%和3.6%,而2016年則預計下降9.3%和5.3%。

  中期而言,中國經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經過新一輪信用擴張後,經濟運行中資源配置效率較低、資產泡沫風險和槓桿風險等結構性問題日益嚴峻,金融體系的脆弱程度上升,金融體系壓力將對實體經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資源錯配將抑制潛在產出增速,並延長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所需要的時間。

  目前貨幣政策已轉向抑制資產泡沫和槓桿風險,金融監管尤其是針對影子銀行監管將顯著加強,融資條件或逐步收緊,而過去兩年的貨幣刺激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短期內需求,尤其是住房和汽車等終端需求增速將顯著放緩。筆者預計2018年GDP增速將小幅放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