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多個國際組織和銀行均看好中國經濟形勢。圖為內地某絲綢廠工人在生產線工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一個季度內第二次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由4月預估的6.6%,上調一個百分點至6.7%。IMF還預計,中國經濟將在2018-2020年平均每年增長6.4%。IMF認為,中國應利用當前的勢頭繼續推動改革,以確保中期經濟穩定性。其中包括更快地從投資轉向消費、實施更可持續的宏觀政策組合、處理非金融部門債務等。
大公報實習記者 張錦頤
IMF在結束對中國的2017年第四條磋商訪問後發表聲明。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在聲明中表示,中國繼續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路徑,改革在廣泛的領域取得進展,過去兩周的討論側重於確保中國成功轉型所需的政策,以及加快改革步伐的緊迫性。他稱,信貸主導,特別是擴張性信貸和公共投資,幫助中國保持了強勁增長。
足夠緩衝減輕轉型壓力
IMF亞洲及太平洋部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爾與利普頓6月1日至14日率領代表團訪問北京和蘭州,開展關於中國經濟的年度第四條磋商討論,並會晤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財政部部長肖捷、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等高層官員。
IMF今年4月已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6.5%調升至6.6%,明年的經濟增長由6%調升至6.2%。此外,多個國際組織和銀行均保持看好中國經濟形勢的局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從6.5%的預估增長調整至6.6%。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近日也將今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6.4%上調至6.6%,明年增長預期從6.2%上調至6.4%。世界銀行下調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0.1個百分點的同時,維持中國經濟增速6.5%的預期不變。
利普頓表示,中國目前增長依然強勁,有足夠的緩衝減輕轉型壓力,為實現中期內安全地保持強勁增長,需要開展深入的改革,改變當前依賴由政府主導的投資和債務的增長模式。他強調,經濟改革需要清晰明確的政策,以確保更快進展和中期穩定。中國目前正針對金融部門風險實施重要的監管措施,處理金融部門風險至關重要,應繼續下去。具體建議還有更快地從投資轉向消費;加強市場力量的作用;實施更可持續的宏觀政策組合;繼續收緊監管;處理非金融部門債務;以及進一步改善政策框架。
建議加快推進國企改革
其中,應繼續擴大醫療衛生、養老金、教育和對貧困家庭轉移方面的公共支出,這將降低過高的預防性儲蓄。現有的國有企業改革議程應加快推進,並將其範圍擴大到包括逐步取消隱性支持,以及提高對違約和市場退出的容忍程度。更多聚焦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減少對量化目標的關注,逐步實施財政整頓,以及降低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
中國已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經濟結構的不斷完善,將使中國與其他國家有更加緊密的進出口合作。在全球經濟形勢向好的前提下,中國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大量的投資機會。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此前稱,今年中國有望超過6.5%的經濟增速。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長期以來保持穩定的中高速增長,並不斷以改革激發市場活力,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巨大需求和供給,可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