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國兩制」與時俱進的心理/周八駿

時間:2017-06-15 03:15:59來源:大公網

  日前,教師曾燕紅成功登頂,成為首名征服珠穆朗瑪峰的香港女性。七年前,曾燕紅為鼓勵學生尋夢,定下挑戰地球最高峰的目標。七年來,她先後兩次衝頂失敗。曾燕紅的動機單純而明確——以身教讓學生明白,立志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而且,不屈不撓,定能成功。

  兩天後,從五月二十三日起至二十七日,在浙江省烏鎮,人工智能機AlphaGo與目前世界圍棋排名第一的中國九段高手柯潔一決高下。比賽採取三番棋賽制,無論輸贏雙方必須下滿三局,每方將有三小時時間,用時結束後將有五次一分鐘讀秒。結果已然揭曉——AlphaGo三局全勝。

  以上兩件互不關聯卻都吸引許多人關注的事情,在我看來,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實踐「一國兩制」具啟迪意義,即:「一國兩制」必須與時俱進,而與時俱進地推進「一國兩制」需要相應的心理完善。

  順應時勢轉變傳統觀念

  香港的媒體在報道曾燕紅老師成功登頂時,引用了唐朝大詩人杜甫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曾燕紅老師的學生們在Facebook開設了專頁,名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點四四米上的課堂」。對敢於攀登地球頂峰的讚美,溢於言表。這樣的壯志豪情,正是香港七百三十萬居民推進「一國兩制」所需要具備的寬廣襟懷。

  多年來,香港居民崇尚「獅子山精神」。那是一種繫於香港特定歷史環境的情懷。站在二十一世紀香港已然回歸祖國達二十年的新的歷史高度,不能不指出,「獅子山精神」不僅是一種依附於「工業經濟」時期的意識形態,而且,反映香港相當多居民在「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所形成的「向隅」心理。

  已故著名詞作家黃霑在一九七九年所創作的名曲《獅子山下》中如斯說:「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視香港為「海角天邊」,便是折射「難民」的心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香港與祖國被「冷戰」分隔,完全依靠西方國家取得經濟發展,香港的中國人產生「淪落人在天涯」的感慨可以理解。但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開始,隨着內地改革開放和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發表,香港經濟發展越來越依靠內地。誠然,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憑藉習慣而長期存在。但是,時代變了,需要、也終歸會促使傳統觀念和心理相應地轉變。

  今天,如果不是拘束於舊心態,那麼,容易明白,無論在地理上還是歷史和文化上,香港都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因此,曾燕紅老師不畏艱險、勇攀頂峰的精神,她的學生們願意與她一道在「海拔8848.44米上的課堂」上課的豪情,應當注入「獅子山精神」而成為香港在新時代推進「一國兩制」的強大心理。

  近一兩年,香港一部分居民開始關心二○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後香港的制度。六月一日《明報》A1版刊登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首任首席法官李國能接受該報記者專訪的內容。李國能早在二○一二年就首次提出關於二○四七年後香港前途問題需要於本世紀三十年代初解決。二○一五年九月,終審法院由炮台里搬返舊立法會大樓時,李國能重提此事。他認為,有關問題應於二○三五年取得結論。

  因為《基本法》規定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所以,重要人物如李國能,以及其他不少香港居民希望仿照中英兩國政府在距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尚有十三年即一九八四年達至協定,在二○四七年前十二三年如二○三五年在中央與特區之間取得新的共識。這樣的願望可以理解,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時間對於香港問題所有持份者都是公平的,如同AlphaGo與柯潔比賽的時間規定。

  聚精會神共同建設家園

  從二○一七年到二○三五年的十八年,世界會變,國家會變,香港也會變。有些人要求二○四七年六月三十日香港繼續貫徹「一國兩制」,試問:是哪一時間點上呈現的「一國兩制」?是二○一七年當下的抑或二○三五年時的?在二○三五年後直至二○四七年六月三十日香港與國家主體關係難道將一成不變?

  柯潔以及人類其他圍棋高手均不敵AlphaGo,是因為在限定時間裏人腦的計算無法勝過人工智能。主張二○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後延續「一國兩制」卻無法說明是怎樣形態的「一國兩制」者,是否應當反思,與其引導香港社會耗費時間和精力去爭一個無法確定的安排,不如聚精會神建設香港我們共同的家園。

  如果未來香港繼續內耗,而世界和國家發生快速變化,尤其內地十三億同胞全力以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那麼,莫說二○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後的香港,即便未來一二十年,香港就很可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中自動邊緣化。   資深評論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