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阿里巴巴於2014年因股權架構性質與本港上市條例相左而未能於本港上市
談到回歸20年以來,香港在金融業發展上有什麼讓她最感遺憾。史美倫直言,2014年阿里巴巴未能來港上市後,當時市場一直在同股不同權的問題上存有爭議,市場諮詢其間正反兩方面的聲音其實都很應該聆聽,但最終,證監會在港交所完成概念諮詢文件總結後否決了方案,令她感到很遺憾。
阿里巴巴於2014年原有意來港上市,不過其股權架構並非同股同權,以確保創辦人以雖持有小部分的股份卻仍能控制公司,這做法常見於不少新興企業。不過,由於本港上市條例只限上市公司股權必須是同股同權,則每持有1股便有1股的投票權,令上市事宜一直未有進展。而當時市場普遍認為,過往多年香港都只容許上市公司是同股同權,且行之有效,都不願改變。
史美倫回想,其實當時市場有考慮不同的折衷方案,讓這電子商貿龍頭能來港上市,不過最終都未能成功,同年該公司到美國上市成為當年全球集資額最高的企業。事後,她認為香港應檢討同股同權的規則,不過證監會對於港交所有意推出同股同權諮詢文件時卻一口否決,令她感到遺憾。目前阿里巴巴在美國的每日成交額逾300億港元。
雖然今年證監會口風改變,指出當年並非否決同股不同權的諮詢,只是反映自身的意見。而本月港交所將會就設立新板作諮詢,當中包括容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來新板上市。問到有關做法能修補她的遺憾,史美倫稱,阿里巴巴已經選擇到美國上市,相信很難令它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