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港股成為了沽空機構的樂園,不少發表沽空報告狙擊港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於今年初更表示,雖然香港連續多年為全球集資市場最高的交易所,但成交額卻沒有明顯上升。史美倫表示,若上市公司質素差了,國際投資者來港投資意欲亦會減少,亦聽聞近年香港上市公司的質素「差咗」。
沽空機構頻頻向在港上市的內地民企出手,而且被狙擊的公司日後大都是被長期停牌,故令市場特別關注,而且今年被狙擊數目亦是近年最多,半年未到已有6間公司被狙擊,相對2014年與2016全年均只有4間。此外,證監會勒令停牌的企業亦有所增加,當中不乏被沽空機構狙擊的公司。令人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回歸以來,愈來愈多中資民企來港上市,港股整體質素因此變差。
史美倫稱,其實過去市場一直存在不少壞蘋果(bad apple),這是難以避免,但最重要是監管機構必需要嚴格執法,令市場不會因為存在僥幸之心而作出違規行為,近期證監會多次出手亦反映執法趨嚴,料可提高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她指出,雖然自己已沒有從事監管工作多年,對目前市場秩序未有太關心,但確實聽到外界反映香港上市公司的質素「差咗」。
對於出事的公司都以內地民企為主,是否反映香港過去未能扮演一個令內地企業可以追上國際標準的角色?史美倫認為,其實內地企業能夠來到香港上市,已反映他們具有國際水平。問及是否大部分內地好的公司已經來港上市,導致目前只有質素較差內地民企上市,史美倫則不表認同,因內地一直有不少新公司特別是新興經濟,這些公司壯大後,將持續成為本港新上市公司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