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6月8日訊(記者李永青)因應環球和區內經濟發展及政策的最新趨勢,香港貿易發展局近期舉行了五場市場研討會,簡介中國、東盟、印度、美國、英國、俄羅斯、中東歐、中東及非洲的市場概況。首場研討會以「中國2017的宏圖遠略:機遇與挑戰並存」為主題,由該局內地代表簡介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倡議下內地企業對外投資趨勢,以及智能化生活等熱點議題。
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吳子衡於研討會表示,內地政府正致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國家戰略計劃、智能城市等策略,推動國家的經濟持續增長。而內地中產崛起,消費力強勁,不但為香港業界打開了餐飲、零售、時尚生活類產品等內銷市場,更有助刺激內地經濟平穩增長。
今年4月1日,內地政府宣布在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其周邊部分區域構建雄安新區。新區有別於其他省市的發展模式,採用「不設戶籍」、「不設商品房」、「不鼓勵工業」的發展模式,並以科技創新城市為定位,銳意打造為中國矽谷。香港貿發局華北、東北首席代表何建榮表示,雄安新區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另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為港商帶來新機遇。
何建榮說,由港鐵共同營運的京港地鐵,至今於北京共營運四條鐵路線,完善了京津冀的交通樞紐,這種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鐵路發展模式(TOD)正好符合新區所需。此外,香港的物流及航運業也可以協助新區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備受港商關注,到底這個集合港、澳,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的龐大經濟體,如何為地區經濟和香港帶來未來的經濟動力?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指出,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是世界公認的知名三大灣區,然而粵港澳大灣區可通過完整的產業鏈及香港的金融體系成為四大灣區之首。
她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四個灣區中人口最多、面積最大、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灣區,但其服務業的比例只佔約55%,相對低於另外三個灣區的逾八成比例,「其餘三個灣區都是很依賴服務業,某程度上是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而粵港澳大灣區卻有一個很完整和抗壓式的產業鏈,根據麥肯錫早前的預測,在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銀行業的總體利潤會達至1.4萬億元人民幣,這將是四大灣區之首。」
吳文慧又說,創新及科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另一發展重點,為使內地企業認識香港的科創企業,香港貿發局將在今年11月,於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首次設立「香港日」,為兩地企業提供一個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吳子衡。 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