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中國國民黨20日舉行黨主席選舉,開票結果,吳敦義獲得14萬多票,以52.24%得票率當選。雖然吳敦義得票率遠遠高於第二名洪秀柱,看似擁有絕對優勢,但吳敦義輕鬆當選卻不見得能輕鬆任職。如何增進黨內團結,培養年輕幹部,以及堅持「九二共識」將是吳敦義必須直面的三大問題。
黨內團結至關重要
此次選舉,號稱國民黨「史上最激烈主席選舉」,共有6人參加,競選期間不泛「火藥味」,其背後實際上折射出目前國民黨隊伍中已沒有絕對服眾的人選。國民黨黨內團結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一個關係國民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對此,吳敦義心裏也非常清楚。所以,他在勝選後立即表示,「自己一定會團結黨內」。
然而,作為黨主席的吳敦義,想團結黨內與能否做到卻是兩回事。事實上,國民黨黨內團結一直是個「歷史遺留問題」,歷任黨主席都矢言要解決黨內團結問題,但結果問題如故。諸如「每逢大事各自盤算」「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等問題依然故我。此次選舉中,競選人之間「撕破臉皮」的不在少數。
問題還不止於此。吳敦義雖然認識到黨內需要團結,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團結黨內」,但從吳敦義勝選後提出的旨在2020年贏回執政的四大政策目標看,他並沒有真正認識到黨人團結才是國民黨當務之急。而且,目前在野的情況下,提出四大政策目標,有點給人以畫餅充飢的感覺。其實,解決不好黨內團結問題,別說2020年能否贏回政權,吳敦義自己能否坐穩黨主席的位置還很難說。
盡快完成新老交替
「老人政治」是國民黨的一大頑疾。2016年,國民黨在失去大選的同時,立法委員選舉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崩盤。「立法院」席位從2012年的64席,銳減到2016年的35席。什麼原因?以下事實可以略見一斑:在台北第一選區,與國民黨出動62歲的丁守中對戰的是民進黨42歲的吳思瑤,高出對手20歲;在新北市第十二選區,國民黨出動68歲的李慶華對戰時代力量43歲的黃國昌,高出對手25歲。諸如此類國民黨候選人與對手的令人震驚的年齡差,在那次選戰中比比皆是。
國民黨立委候選人極度老邁的背後,是其選戰人才極度匱乏的冷酷現實。而國民黨後繼乏人,使得國民黨參選者的年齡,竟高出對手整整一代人的原因,正是其「老人政治」的發酵。國民黨作為百年老店,在積累了一套成熟運作機制的同時,一些負面的東西也沉澱了下來,並成為碰不得的「潛規則」。一些成熟的政治老人往往「政治正確」、滴水不漏,而年輕人則噤若寒蟬,不願也不敢發表自己的政見。年輕人沒有了鍛煉、成長的機會,曾經擁有強大經濟實力和歷史底蘊的國民黨,自然無法培養出自己的選戰人才,甚至留不住自己的選戰人才。
因此,對吳敦義而言,上任伊始最重要的是培養年輕人,使黨內充滿活力而不是老氣橫秋。國民黨如果不改變注重從政資歷的精英理念,以及親親相昵的政治生態,那些長期在底層奮戰,了解底層大眾的基層幹部就會受限於人脈資源,最後不得不另尋高就。對此吳敦義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九二共識」必須堅持
吳敦義勝選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電賀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覆電感謝。但細心的朋友馬上發現,兩人信中對「九二共識」的文字有明顯差異:習近平表示要「堅持『九二共識』,堅定反對『台獨』,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之」。吳敦義則稱「在一九九二年雙方達到『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對於它的含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作各自表述』」。吳敦義如此刻意強調「一中原則」的含義「各自表述」,與其之前強調「一中各表」的態度是相同的。
吳敦義在兩岸統一問題的態度是耐人尋味的。2017年5月19日,吳敦義接受廣播節目專訪,被問到若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到北京去會不會提到「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時,吳敦義表示,「當然會講」。2017年5月16日,在國民黨主席選舉候選人政見說明會上,吳敦義表示,現在統一有難度,「獨」是絕對不可行。而在競選期間,吳敦義聲稱:「要統一,回大陸,不要拖累2300萬同胞。」「如果要統的人,回到對岸去住就可以實現。」雖然後來吳敦義矢口否認,但此事非空穴來風。
對風雨飄搖的國民黨,「九二共識」其實是獲取新生的「法寶」。其一,「一中原則」本是國民黨既定方針,如果國民黨連這起碼的黨內信仰都放棄了,國民黨存在的基礎也就喪失了。其二,堅持「一中原則」方可獲得與民進黨鬥爭的法碼,否則褪藍後的國民黨只能淹沒在綠色之中。其三,堅持「一中原則」是獲得大陸支持的前提,否則國民黨只能「孤家寡人」,在「鬱鬱寡歡」中走向徹底衰敗。
復旦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