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粵港澳科技灣區有可為/大衛

時間:2017-03-07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後,粵港澳將進一步融合發展,形成一個具有規模效益的灣區經濟/新華社

  繼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戰略之後,背靠內地的香港將迎來另一個重大發展機遇,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發展,意味隨着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後,粵港澳進一步融合發展,形成一個具有規模效益灣區經濟,由此可順勢打造成為粵港澳科技灣區,有望成為全球創科中心。即使本港創新科技起步遲緩,但亦憑藉灣區經濟發展與深圳拍住上,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促進粵港澳經濟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劃早在十多年前已有學者提出,隨着港珠澳大橋稍後通車,這不再是停留在學術討論或是概念,而是實實在在有具體規劃。總理李克強日前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發展,意味灣區經濟將會迅速上馬,粵港澳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

  所謂灣區或是大灣區經濟是指在同一流域的城市群,匯聚人流、物流與資金流,形成一個具有規模效應的經濟區域,簡言之,就是區域經濟、社會與交通的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及肇慶,GDP總規模達到一點二四萬億美元,比美國三藩市灣區規模更大,未來有望超越東京灣區。

  港深拍住上發展創科

  粵港澳大灣區已預留本港位置,繼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戰略之後,本港迎來另一個重大發展機遇。事實上,近年本港經濟陷入低速增長困局,去年GDP增速只有百分之一點九,預期今年增幅也是在百分之二至三而已,急需謀求新增長動力。

  相反,一河之隔的深圳,去年GDP增速高達百分之九,經濟總量已達到一萬九千四百多億人民幣,相當二千八百多億美元,直逼經濟總量三千餘億美元的香港,深圳GDP在一兩年內勢將超越香港。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將同一流域的十一個城市發展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具有規模效益經濟區,由此產生優勢互補。換言之,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不僅對香港有利,同時惠及深圳等灣區內城市的經濟發展。

  由於深圳創科在內地以至全球做出成績,具有相當優勢,軟件、通訊、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及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對GDP貢獻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三,一直在創科起步遲緩的香港,也可憑藉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與深圳拍住上發展創科,目標打造成為全球區域創科中心。

  打造成全球創科中心

  事實上,騰訊主席馬化騰認為粵港澳科技灣區大有可為,其中香港有發達金融服務業,而深圳強項為創新科技產業,至於珠三角則有智能製造配套優勢,三者合為一體,可成為世界級科技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現時當局更需要加快河套港深創及科技園的建設規劃,力爭比預定時間為早落成,搭上創新科技快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