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幣入籃 邁向儲備貨幣

時間:2016-12-29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十月一日人民幣正式作為第五種貨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人民幣於今年10月1日正式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並以10.92%的第三大權重,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並列為國際主要貨幣。雖然人民幣「入籃」後,匯價因美元強勢而加快貶值,但無論如何,人民幣已由支付及投資貨幣,邁向儲備貨幣。加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人民幣「入籃」可望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完成於2020年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的目標。

  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黃裕慶

  特別提款權的價值過去是由四種主要貨幣(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確定。從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作為第五種貨幣加入,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圓和英鎊的權重,分別是41.73%、30.93%、10.92%、8.33%和8.09%。

  一帶一路 助人幣外闖

  人民幣「入籃」後,市場十分關注對人民幣匯價的影響。好的方面來看,各國央行勢必增持人民幣資產組合,並帶動公私型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需求,按理說對人民幣匯價有支持。但另一方面,人民幣納入SDR,意味着人行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減低,逐步邁向市場化,波動相對加大。加上近年內地經濟放緩,美元強勢,令人民幣面對更大貶值壓力。

  人民幣兌美元今年以來累跌逾6%,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的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的全球支付額下滑至第六位,佔比降至1.67%;而在傳統的貿易金融領域,人民幣為第三活躍貨幣,佔比4.61%,已被歐元反超前。不過,SWIFT亦指出,過去幾年中國和全球經濟放緩,對全球所有貨幣在貿易領域的增長都有影響,並不僅僅是影響人民幣。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人民幣「入籃」應有助提升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並將支援人民幣國際化。

  事實上,人民幣被納入SDR,表示IMF已認同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國際上將更加願意接受人民幣在「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使用。未來隨着「一帶一路」的發展及中國企業「走出去」,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認受性將會大幅上升,在支付及投資領域上將愈來愈多使用人民幣。

  海外央行開始增持人幣

  另方面,海外央行及國際投資者已開始增持人民幣資產。市場預期,環球央行及主權基金每年會增加1%人民幣資產配置,至2020年底,外資持有境內債券的金額會達到4至7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資產佔環球儲備的比例有機會上升至5%。除了央行之外,其他公私型投資公司亦將增加人民幣持倉,分析預計未來五年,總共約有6000億美元的資金將流入人民幣資產。加上中國已經取消外國央行及主權財富基金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的買債額度限制,同時計劃延長人民幣交易時間,勢必吸引更多亞洲以外的投資者。

  展望2017年,雖然市場預期人民幣匯價將持續受壓,但人行已多次表明人民幣無長期大幅貶值條件。加上內地繼續人民幣資本帳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如今年「深港通」的開通,及正在研究的「新股通」及「債券通」等,在兩地互聯互通的大前提下,香港作為全球最大型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勢必受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