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港督」彭定康此次訪港,在外國記者俱樂部發表的演講中,暗中為他英國的「Westminster」或美國的「Capitol Hill」制度吹噓一番,認為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因而提到「真正民主制度下,政府(政黨)必然更替」。
其實,不更替政黨,不等於不更替政府,也並不一定不民主。例如英美寵兒的日本,二戰後至今的七十年中,非自民黨(LDP)執政的時間只有二○○九年到二○一二年,其餘都只是驚鴻一瞥地他黨執政,坐席未暖就變回自民黨執政。日本不民主嗎?良好政治制度只是為了強國富民,日本不是做到有餘?
號稱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英語水準頂呱呱,有政黨更替,但骨子裏還不是家族更替?還不是一事無成?新德里、孟買搞地鐵,為了工人不因完工而失業,拉長來做,挖得到處是地洞而地鐵不見影,結果要找「不民主」的香港的港鐵「埋尾」。法庭堆積候審的案件,追溯到半個世紀之前,哪來的人證物證呢?最近取締大面額鈔票,導致鈔票流通量遠遠不足,大小交易停滯,結果莫迪總理拿九十二歲高齡的母親出來與平民一起排隊到銀行提款,以息眾怒。
反觀被彭定康稱為「被引導的民主」的新加坡,從脫離馬來西亞獨立時被英國人認定「going to the dogs」的日子,穩步漸進,▉達致/達至(目標)▉今日沒有什麼比不上「背靠祖國」的香港特區。證明了英美的民主制度是不能盲目照抄,不能速成的。
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在職的尤德港督,環顧東南亞實行的所謂真正民主國家之後,認為全部都未夠條件實行,香港也是,所以有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民主化進程體現於中英聯合聲明,隨後寫入基本法。中國政府並沒有什麼彭定康引述孔子與子貢對話所影射的違背諾言。事實上,香港的反對派故意不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堅持要一步登天,以致二○一七普選特首將原地踏步。
反對派一直意圖借助政改不斷製造動亂甚至暴亂,引誘政府出手鎮壓,以引來外國直接干預,以便將香港割裂出去成為「獨立城邦」。並不是如彭定康說的,「佔中」已取得爭取民主的「道德高地」,之後冒出的「港獨」言行破壞了過往的成功。彭定康應該說,「港獨」分子追求「獨立」不僅僅是「不實際」,而且是叛國行為。他的言行是在故意誤導年輕人,是在煽風點火。
咱們中國,已經幾代領導有序更替,最大的政績是使得幾億人口脫貧,而不是像印度獨立七十年,因好高騖遠以致人民八成文盲,一事無成。
其實英美的政黨政治是將全國資源大致分開兩份,互相競爭執政,雙方往往為反而反,政策每幾年開倒車一次,何等浪費資源。到頭來,若沒有政黨取得過半選票,還不是要成立聯合政府?這與單一體制的政權有大分別嗎?
英國人還往往以「大憲章」自豪,以為首創民主制度。其實,冰島早它幾百年就有了「大憲章」。
原民航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