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在國策支持下,不少科企都宣布進軍電動車行業。
愈來愈多科技巨頭加入造車新勢力,有傳手機大廠OPPO將加入混戰。消息指,OPPO創始人陳明永已在造車產業鏈及人才進行多次調研,又與寧德時代中國乘用車事業部總裁朱威洽談,及拜訪中汽研等機構,而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的團隊都開始招人,廠址定在成都。\大公報記者 李信
對於OPPO加入造車戰團,其實早已有跡可尋。陳明永曾表示,即使造車,也會專注於OPPO能做好的領域,如果汽車廠商造不好車,OPPO有這個實力的話,未來會作嘗試。有消息指出,在執行層面,OPPO軟件工程副總裁吳恆剛已經參與面試自動駕駛、算法方面崗位,去年從小鵬汽車加入OPPO的首席科學家郭彥東也參與了自動駕駛團隊籌建。
事實上,OPP○一直作出準備。在去年底,OPPO已宣布與理想汽車合作,一同打造理想ONE「智慧車機互聯」的無縫體驗,將手機的智能與汽車真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2021年1月25日,OPPO還與浙江大學聯合成立創新中心,主要研發顯示屏相關技術,這些技術既可以用於手機屏幕,也可以用於智能座艙的顯示屏。OPPO實際在進入汽車這條賽道之前,便已經有不少的技術積累,且擁有不少汽車專利,包括車輛定位方法、裝置、車輛定位系統,還有涉及汽車的測距裝置、測距方法、攝像頭及電子設備等。
軟件成電動車價值中樞
從汽車的整體趨勢而言,軟件已經逐漸成為整個電動車行業的主力,電子化、軟件化、信息化正在代替以前機械動力部分成為價值中樞,令軟件實力或智能實力強勁者,可在車界大展拳腳。分析指出,作為手機大廠,OPPO或許不像傳統車企擁有完整造車能力,但是其在芯片、軟件AI、硬件產品、供應鏈管理上都有一定優勢,且資金足夠雄厚。如同小米官宣100億美元下場造車一樣,OPPO也有足夠的財力跨過造車的門檻。
有汽車分析師坦言,造車不是很賺錢的生意,但所有人都在爭取流量變現。他認為,汽車是一個載體,當智能網聯技術重塑產業鏈時,造車利潤就有更多想像空間。若科技公司與傳統車廠的聯合造車,投資界抱有很高期待。像造車傳聞一出,小米股價漲超6%;百度造車消息發布當天,ADR上漲超15%。
智能網聯技術重塑產業鏈
對於為何近期多家公司爭入智能汽車產業,相信因去年十一部委聯合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
由此可見,有意加入者必須盡快行動,否則再遲便沒有足夠時間作研發和整合,故今年或有更多公司加入,令車界進入大混戰,也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出現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