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一點靈犀/穩定幣監管面臨的兩大挑戰\李靈修

時間:2025-07-19 05:01:42來源:大公报

  圖:穩定幣的去中心化特質與現代央行制度之間存在根本性矛盾。

  美國國會本周通過穩定幣法案(《GENIUS法案》),對全球金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可以預見,隨着穩定幣規模的極速擴張,加密貨幣與央行體制的衝突將日趨顯性化,監管機構需要持續「打補丁」、加強對穩定幣發行與流通的干預力度。

  有別於其他加密貨幣,穩定幣由於法幣綁定(通常是美元)且不產生利息,持有者幾乎沒有直接性收益。但穩定幣一經問世即獲追捧,過去五年間實現驚人的11倍增長(見配圖)。

  其主要原因有兩點:(1)在受到金融制裁或自身外匯管制的國家,穩定幣起到了「準美元」的替代效應;(2)穩定幣為非法與違規交易提供便利,是與主權貨幣「匯兌損失」最小的洗錢渠道。

  警惕平台爆雷風險

  如今美國有意將穩定幣納入監管,如同賦予官方背書,勢必進一步刺激其規模上升。穩定幣世界也注定將分裂為兩大陣營:以USDC為代表的合規平台,以USDT為代表的不受規管平台、姑且稱之為「非法平台」。目前來看,無論合規平台還是非法平台,均對傳統金融體統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

  先來看合規平台。《GENIUS法案》要求穩定幣須以等值的美元現金或美國國債作為資產儲備,但隨着儲備規模在短期內的激增,若遭遇極端情況有可能發生流動性危機。2022年爆出的硅谷銀行事件就是前車之鑒。

  彼時拜登政府為應對疫情衝擊啟動量寬,硅谷銀行手握天量資金,大規模購入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美國國債與抵押支持債券(MBS)。但美聯儲2022年3月開始激進加息,適逢科網企業(硅谷銀行的主要客戶)估值收縮、爭相裁員,不斷提取賬戶上的存款補充運營資本。硅谷銀行在資產端(美債貶值)與負債端(儲戶擠兌)的雙重夾擊下最終爆雷。

  削弱央行幣策效果

  合規平台眼下的處境與硅谷銀行有幾分相似,雖說穩定幣的資產儲備以短債為主,但在債市異常波動或用戶集中贖回的誘因下,所引發的市場震蕩風險仍然不可小覷。

  非法平台方面,未來有機會衍生出龐大的影子金融網絡,對銀行存款形成虹吸效應之餘,也會削弱央行的貨幣調控能力。《GENIUS法案》明確要求穩定幣不付息,目的就是限制信貸創造能力,但非法平台可以跳出這一桎梏,以高收益投資項目作為「賣點」,吸引用戶資金長期沉澱在穩定幣體系。

  巨額銀行存款向穩定幣平台遷移,實質上是金融脫媒(即去中介化)的表現。試想央行計劃通過加息回收流動性,但由於非法平台給出了一個超高收益率,資金很可能滯留在穩定幣,貨幣政策等同失效。

  不可否認,穩定幣的去中心化特質與現代央行制度之間存在根本性矛盾。這也是為什麼此前中國與歐盟力主發展央行數字貨幣(CBDC),其底層架構採用的是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會對傳統金融業造成劇烈衝擊。

  然而,特朗普政府積極推動穩定幣合法化,使得美元穩定幣在鏈上世界具有絕對話語權,並對其他國家帶來隱性美元化的威脅,非美國家只能在穩定幣賽道上「受迫性跟進」。(詳見6月26日本欄刊登《推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 勢在必行》一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