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地位穩固\港IPO今年料募2500億 穩守三甲\大公報記者 吳榕清

時間:2020-07-02 04:23:44來源:大公報

  香港金融發展在中央的支持下,互聯互通深度與廣度日漸提升,吸引中概股在港上市,貼近企業客戶與投資者。回歸祖國第23年,也是香港IPO市場進入新里程的一年,隨着中概股網易(09999)及京東(09618)先後上市,令上半年集資額錄得870億元,在疫情陰霾下取得增長21%的驕人成績。綜合安永、德勤和畢馬威預測,受惠更多中概股陸續有來,以及醫療保健與生物科學板塊有望繼續帶動市場,估計全年集資額可望達2000億至2500億元,有望企穩全球IPO集資額前三甲的地位。

  滬港通於2014年推出,為內地與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踏出重要一步,其後再增添深港通機制。2018年大幅增加額度,以配合投資者的需求。隨着新經濟股成為市場焦點,去年更將同股不同權納入港股通投資標的,內地股民可投資小米(01810)與美團(03690)。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提到,第二上市的阿里(09988)納入只是時間問題。

  百度攜程有意來港二次上市

  互聯互通的不斷優化,提升本港資本市場的競爭力,亦助吸引更多中概股回流掛牌。事實上,隨着早年的阿里、今年的網易及京東成功登陸之後,百度、攜程、好未來、新東方等公司也蠢蠢欲動,回歸意向消息頻出。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表示,阿里、京東及網易等大體量的企業會更傾向於考慮美股、港股兩地上市,而體量較小的中小企型企業或價值被低估的企業,以私有化的手段回歸的機會則比較大。

  至於選擇本港還是內地市場,蔡偉榮認為,中概股回流香港市場,上市程序會較一般企業快。華興證券亦指,潛在尋求第二上市或再上市的中概股,在境外融資需要、投資者基礎、行業受監管情況、紅籌架構上市便利程度及港股市場持續創新等各方面考慮,對比A股市場,公司仍將優先選擇在香港上市,更認為市值較大的中概股,選擇來港作第二上市更為便捷。無論回A股還是港股,公司都將獲得更高的關注度、認同度、估值水平、流動性、交易量和融資能力。

  事實上,5年前中概股也經歷過一次回歸潮,惟上一次是因為企業認為在國外上市,價值被嚴重低估,希望回國上市,是一種跨境資本套利行為。而這一次對環境風險的規避,是被重點考慮的一項因素。華興證券認為,瑞幸事件和中美貿易戰導致了中概股的估值下滑,長期而言其估值體系也是逐步下降的,選擇回歸不僅可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亦可以修復估值,乃一舉兩得。

  已有130企遞交上市申請

  對於今年IPO市場展望,根據安永統計,目前在港交所遞交新上市申請的公司數目約有130家,該130家正在申請上市的公司,去年總利潤約300億元,因此,若以平均市盈率12至13倍計算,若這些公司大部分能成功上市,集資額也能夠達至2200億元的水平。德勤預計,連同網易及京東在內,今年有5至8隻中概股上市,而全年整體IPO集資額介乎1600億至2200億元,有望維持全球三甲地位。畢馬威預計,下半年隨着中概股回歸及醫療保健、生物科學板塊招股,今年總集資額料達2000億至2500億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