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共創共享/「芯片沙漠」開出科技之花\戈 峻

時間:2025-07-19 05:01:57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半導體產業持續突破,自主生產芯片製程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過去一段日子中國在科技領域上佳音不斷,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光機所)在極紫外光源技術(EUV)光刻技術獲重大突破、華為及小米在芯片方面的再度革新,這些對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消息,證明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度是芯片沙漠的中國也能開出科技之花。

  可以說,現在民企身處的科創環境,無論從技術、國策等層面,都比過去任何一個年代都要好,既然已經有着良好的基礎,企業需要的就是在關鍵時刻掌握判斷的藝術。

  先說好消息,今年4月,上海光機所的團隊使用固體激光器技術成功開發出LPP-EUV光源,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中國自主開展EUV光刻有重要意義。眾所周知,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光刻機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而EUV光刻技術是其中的核心命門,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EUV的光刻機製造商,因此光刻技術長期被其壟斷,而上海光機所今次的成果,將有望突破中國自主生產芯片的阻礙。

  華為5納米麒麟芯片已實現量產,小米自研的玄戒O1芯片以3納米製程,躋身全球第一梯隊。這一連串半導體芯片領域的重磅消息,讓曾經在半導體行業的筆者感慨萬千。在20年前,中國的芯片產業還是剛剛起步,記得當時有一位海外工程師曾以沙漠去形容中國的半導體環境,說中國造芯片就像沙漠種水稻一樣。但筆者信奉一個真理,所有的技術壁壘最終都會被打破,只有創新的生態生生不息,無論是上海光機所、華為及小米的技術突破,背後是北方華創的刻蝕機、長電科技的封裝技術、中微公司的設備,千萬家供應鏈企業的共同合力、眾志成城,用行動證明了只要肯下功夫,沙漠不單可以種水稻,更會開出科技花。

  隨着芯片、AI等等創新科技的長足發展,可以說中國民企正身處在比過去任何一個年代都要好的發展環境,加上金融強國、科技強國兩大國家戰略,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政策紅利和發展空間,這些時代紅利不是「可能來」,而是「正在來」,甚至「已經來」了。例如大健康產業持續釋放的潛力;各地布局的低空經濟將解鎖出一個萬億元以上規模的超級藍海;具身智能機器人所改變的商業生態,而且這些新興機遇並非單一賽道的爆發,而是多維度的升級擴張,是新時代下技術、政策、市場三重疊加的超級紅利,能不能抓住這個時代紅利,就直接取決企業家能否把握機會,贏在下半場。

  新浪潮中尋找機遇

  對於「把握機會」,其實也是企業家需要學習的一門判斷藝術,是見到有好勢頭好機會,不顧一切衝了再說,還是思慮再三,要等到十足把握才去出手?首先,在現實生活中,完美的信息永遠不會等你,市場會變、人也會變,所謂關鍵時刻做決策,其實就是在五六分把握下做判斷。曾國藩家書裏有一句話:「先敬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就是幹大事,永遠等不到100%的確定性。

  其次,做決策不是一個人的事,個人之力沒可能理清所有問題,很多關鍵的盲點往往藏在不同部門不同的人之中;而且愈是重大決策,愈需要有人指出盲點,敢唱反調,最怕的不是公司意見不合,而是大家只懂點頭。要知道,企業發展做決定,要找的不是正確方向,而是能避錯的道路。

  最後就是不要衝動,不要急着All In,小試錯大改進,哪怕是重大的戰略,也先設個試點來看看反饋,邊試邊觀察,在方向不對的時候識別出眼前大坑,不至於一下栽得太狠。有句話說得好,賽車手之所以頂級,不是靠踩油門有多重,而是拚拐彎煞車點找得有多好,正如沒有企業可以一直走得對走得快,實際上拚的是誰能少走彎路,以最短時間煞車重啟。

  (作者為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