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市場解碼/中國消費增速料跑贏GDP\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汪濤

時間:2023-01-30 04:24:56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疫情放緩,經濟復常,今年消費市場勢大幅反彈。

  2023年中國經濟復甦的一大主題,就是走出疫情,消費反彈,現在到底處在怎樣的環境?筆者匯報觀察到的高頻數據,以及瑞銀的消費者調查和勞動力市場調查情況,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從目前看,通過各方面資訊,大多數地區的疫情高峰已經過去。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活動是什麼樣的?有幾個指標:全國18個大城市地鐵客運指數,從去年12月平均每天出行比前一年下降46%左右,到今年1月上半月,比去年統計下降18%左右,有明顯好轉,1月上旬地鐵客運量比去年12月下旬多了3倍,當然比往年同期差一點,但明顯有反彈。百城城市擁堵指數也明顯好轉,1月上半月比去年同期下跌3%左右,2022年12月比2021年同期下跌12%左右。30個城市房地產每天交易的數量在1月上半個月也明顯好轉。同時,貨車貨運量也有一定修復,當然還是比較差,這反映目前居民端的活動在恢復,但生產端仍然比較差,這和實體經濟的需求以及其他因素有關,比如出口下行,汽車銷售在去年一些補貼政策到期之後,今年汽車上半月明顯仍然是比較差的,港口數據近一個月沒有報出來,但估計沒有明顯好轉,因為一些外需因素影響。

  收入預期增長 釋放超額儲蓄

  瑞銀做的消費者調查,把脈消費者出行和消費意願。調查時間是去年12月14日至22日,當時正是大多數城市的疫情處於高峰或邁向高峰期間,所以,消費者對出行意願比較謹慎。出行方面,當時很多限制如隔離等已取消,所以出行意願上升,但對線下消費更謹慎,甚至比前一年略低。比較正面的,雖然大家對春節期間消費意願不是很強,但對2023年全年消費意願明顯上升,這跟消費者對於2023年全年收入增長預期反彈也是直接相關的。我們發現,消費者對2023年收入增長預期平均是8%左右,高於2022年春節時期的預期6.7%,也遠高於2022年7月我們做的消費者調查,當時市場消費者的信心比較弱,大家對未來收入增長預期只有3%多一點。

  今年消費修復和反彈有多快、多大力度,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超額儲蓄有多大釋放出來;二是就業和收入的增長有多快的恢復;三是有沒有收入和消費方面的補貼。

  我們的基準預測,今年不會有大規模向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或消費補貼,也許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會推出消費券,但是,這個城市一個億,那個城市一個億,從宏觀看,力度不足以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就業和收入的增長,隨着經濟活動重啟,很多線下活動,比如小商小販小餐館、旅遊出行相關的線下服務行業會開始恢復,他們會帶動很多相關就業,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長,這能夠支撐消費穩定的復甦,當然不會立竿見影,但隨着經濟復甦持續好轉。

  超額儲蓄最近也有很多討論,沒有消費掉的是儲蓄,比往年更多的是超額儲蓄,這不等同於儲蓄存款,很多人把銀行儲蓄存款用來算超額儲蓄,這是不對的。居民的儲蓄怎麼配置,可以去投資房地產、股票、債券,也可以放在理財和存款,所以,儲蓄存款只是儲蓄的一種方式,並不是所有的。疫情期間超額儲蓄是有的,大致約4萬億至5萬億元人民幣。今年超額儲蓄能夠多快釋放出來,取決於信心和經濟修復的速度,如果政府有一定的補貼,經濟修復、增長比較快,居民信心也會恢復比較快,超額儲蓄一部分會花出來,今年的儲蓄率就會明顯下降,大家不會再去繼續超額儲蓄,這可以支撐消費的反彈。

  今年預測實際消費增長有望達到6.7%左右,全年GDP上升5%左右,消費增長明顯快於GDP,社會零售總額增長因為是名義的,所以可能有9%左右,這是對消費方面的預測。

  樓市回暖 購房意願回升

  房地產方面,今年房地產對經濟拖累會降低。過去一年多的房地產調整,有幾方面因素:一是政策收緊;二是房地產基本面,需求方面的基本面,包括人口見頂、城市化放慢;三是疫情對房地產帶來額外較重的打擊。從目前的情況可以看出,2022年下半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比2020年下半年下跌55%,只有45%左右的水平;而去年下半年銷售比2021年上半年也減少40%左右,當前房地產的供需方面都超調了。隨着走出疫情,經濟重啟,居民就業和收入逐漸恢復,政策也開始出現重大調整,包括對開發商各方面融資的支持,包括很多城市取消或放寬限購,按揭利率下調。房地產銷售和新開工目前是一個底部,3、4月份會反彈,全年是雙位數增長。我們也看到,1月上半月房地產銷售已見反彈。而且之前做的房地產購房意願的調查,也發現居民的意願比2021年好轉,主要是按揭利率下行,按揭可獲得率上升等等,樓價有些下調,可支付性提高等因素,所以,還是有一些需求可以釋放,這是對下半年的展望。

  從出口來說很明顯,由於外需影響,預測全球經濟今年會比較弱,美國和歐洲經濟都會有溫和衰退,所以外需比較弱。

  另外兩個方面,一是基建投資,二是製造業投資。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在去年比較高的基數上,今年都會稍微減緩。

  政策方面,筆者非常同意財政政策發力,加大力度。第一,要適當擴大財政赤字,中央政府應該擴大債券發行。因為中央政府的信用是最好的,槓桿率也是最低,地方政府去年賣地及稅收收入下降的情況下,財力非常緊張,又要控制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中央政府應該更大的擴大它的赤字和債務率。最主要的是這個錢怎麼用?例如擴大財政支持的力度,如果讓財政支持更加有效果的話,是兩個方面:一是擴大財政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直接花錢做投資,去年當然有一部分是這樣做,但是去年廣義財政赤字擴大,或者廣義財政支持對經濟很大的量都是用來退稅減費方面,退稅減費在經濟下行周期乘數效應非常低,因為企業不會拿到退稅減費擴大生產增加就業,而是用來保持自己的生存,所以乘數效應非常小,故此,一是要擴大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

  適當補貼 帶動消費意欲

  還有一個乘數效應比較高的是直接給消費者以及小微企業補貼。受疫情影響,消費者過去一兩年就業和收入受到很大影響,部分人雖然有超額儲蓄,另外一部分人可能因為失業或收入大減,消費能力不夠,在這時候如果政府部門給予一定補貼是能夠比較快的促進消費,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反過來,消費增加也會帶動小微企業的現金流和收入,消費者是市場主體,我們要幫助造血而不僅僅是輸血,如果幫助企業只是降低開支,不如幫助企業增加現金流和收入,這裏面通過消費,最直接的是把錢給到居民手裏,居民去花錢,企業就有了收入,這就會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所以,今年可以適當考慮從中央財政或發行債務方面來增加對消費者的補貼,這個乘數效應會比較大。

  第二,房地產。對於支持房地產開發商融資的政策在出台,力度也不斷增加,下一步是怎樣使這個行業進入良性迴圈,這裏要不斷恢復開發商穩定的現金流,也就是需求方。前文提到居民部門還是有一定的買房意願,但是考慮到疫情影響,當前在房地產需求方的一些政策也可以調整,比如首付比例仍然非常高,按揭利率還有下調空間,第二方面的政策可以適當降低首付比例和按揭利率。

  第三,企業投資。因為2022年外需不斷放緩,企業收入也有所下降,所以,今年製造業的企業投資信心並不足,怎樣增強企業信心,除了經濟的恢復之外,在政策方面一是要放寬民營企業在很多行業的准入,減少對民營企業的干預,過去疫情期間對中小企業採取的退稅減費的措施,應該逐漸退出,不要突然退出,不要對企業造成負面的影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