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江南曉望/中國「雙循環」發展穩經濟/中銀國際 程漫江、葉丙南、張 婉

時間:2020-08-03 04:24:01來源:大公報

  圖:若果全球化進入深度調整周期,中國或面臨全球市場萎縮和外部環境嚴峻的挑戰

  中國經濟延續復甦態勢,二季度呈現加速恢復趨勢,GDP轉為適度正增長,房地產、汽車、基礎消費和基礎設施投資均大幅回升,預計下半年GDP增速或超過5%,逐步回歸接近潛在增速水平。海外疫情導致全球需求低迷和供應鏈中斷,中美關係緊張進一步打擊跨境貿易和投資,中國依然存在疫情局部復發風險,外貿部門和聚集性服務消費恢復相對滯後,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中國貨幣政策已有所微調,但尚不能大幅收緊。

  各部門生產和供給的恢復快於需求的恢復。由於中國疫情較早得到基本控制,工作場景進行防疫改造,企業復工復產進度較快,推動生產和供給相對較快恢復,工業增加值在3月跌幅大幅收窄,4月即恢復正增長,6月增速達到4.8%,與2019年增速僅差0.9個百分點。消費者對疫情的擔心情緒尚未完全消除,加上消費行為慣性,需求恢復速度慢於生產和供給,6月社會零售額和服務消費尚未實現正增長。

  二季度經濟好於預期

  工業恢復速度快於服務業。由於服務業具有人力密集和聚集消費屬性,恢復速度相對較慢,尤其是公共交通、旅遊、餐飲、住宿等服務仍延續同比下跌趨勢。二季度服務業GDP增長1.9%,顯著低於第二產業GDP增速4.7%。6月餐飲業零售額同比下降近20%,民航和鐵路客運量同比降幅仍超過40%。

  從消費類別恢復情況來看,必需品消費好於耐用品消費,耐用品消費好於聚集性服務消費,線上消費好於線下消費。二季度食品飲料、日用品、藥品等必需品零售額保持快速增長,多數產品增速超過10%,辦公用品、通訊器材、汽車和家電等耐用品零售額回升較快,跌幅快速收窄,在第二季度基本轉為正增長,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上半年增長7.3%,二季度單季增速達到13%-14%,但餐飲、住宿、旅遊等消費同比仍延續較大幅度的下跌態勢。

  固定資產投資恢復較快,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恢復快於製造業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一季度的下跌16.1%收窄至上半年的下跌3.1%,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基建投資分別從一季度下跌7.7%和16.4%,轉為上半年增長1.9%和下跌0.1%,其中6月單月分別明顯增長8.5%和8.4%,製造業投資繼一季度下降25.2%後上半年仍下跌11.7%,對應6月單月仍下跌3.5%。

  受海外疫情對全球需求和供應鏈的影響,進出口恢復相對滯後,但6月以來有明顯改善,一方面與疫情有關的醫療用品出口、居家辦公用品和娛樂電子產品出口增長迅猛,醫療設備和包括口罩的紡織用品美元計價出口上半年分別大幅增長41.4%和27.8%,另一方面歐美經濟重啟和企業復工帶動大部分產品出口有所改善。

  秋冬季節增疫情不確定性

  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延續復甦態勢。一方面,隨着海外發達國家自5月重啟經濟活動,全球經濟預計將在下半年逐步修復,雖然三季度大概率仍將低於去年同期,但降幅將較二季度明顯收窄,歐元區和美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近期也重回50以上的擴張區間。海外復工復產將同時帶來全球供應鏈的恢復和生產預期的改善,能源和基本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出現了明顯反彈並帶動PPI價格指數回升和工業企業利潤改善。

  另一方面,國內需求也將逐步恢復。首先,在寬鬆的貨幣財政政策背景下,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預計將保持較快增長,近期以汽車代表的大宗耐用品消費也明顯好轉,中汽協汽車銷量5-6月開始同比增長10%以上;其次,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取得成效,近期電影院的室內活動場所也宣布開放,預計將帶動旅遊、跨省出行、餐飲、娛樂等消費需求逐步回升。筆者維持今年全年GDP增長2.5%,明年增長7.6%的預測。

  但中國經濟仍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第一是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性,目前海外疫情依然嚴重,不排除秋冬季節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疫情再次蔓延的風險,中國與全球經濟被阻斷狀態可能持續,全球供應鏈循環再次受阻,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第二是中美關係緊張,由於兩國疫情應對效果的巨大反差和美國大選的政治周期,中美關係進一步緊張,加劇全球經貿和投資活動疲弱程度。

  貨幣政策難大幅收緊

  隨着經濟活動延續復甦態勢,中國已率先釋放出貨幣政策調整信號,貨幣政策最寬鬆的時期已經過去。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顯著上升,7天銀行間質押回購利率和2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從4月末的1.9%和1.3%上升到6月末的3.1%和2.2%。人民銀行指出,可能考慮退出疫情期間實施一些寬鬆政策,部分城市加碼房地產調控,落實「房住不炒」和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仍低於潛在增速,未來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地方政府和中小企業面臨極大壓力,民眾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貨幣政策尚不能大幅收緊。筆者認為央行未來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貸平穩增長,更加注重定向或結構性寬鬆,加大對中小企業和重點製造業的信貸支持。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肯定了二季度經濟較快恢復勢頭,但表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其中存在眾多中長期問題。中央決策層從持久戰的角度出發,明確未來中國將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再次強調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當前全球化將進入深度調整周期,中國面臨全球市場萎縮和外部環境嚴峻的挑戰。中國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激發各類經濟活動主體的活力,擴大國內需求,從而保持經濟、社會和就業的穩定運轉。根據政治局會議的部署,擴大國內需求,要同時擴大最終消費和有效投資,並推動重大區域發展,與之相關的居民消費升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城市群、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是擴大內需的重點。

  加強國際合作達致共贏

  另一方面,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的疫情走勢和海外政治環境,為了保持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同時「補短板」和「鍛長板」。中國已經具備全產業鏈的優勢基礎,部分製造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未來在鞏固和發揮上述優勢的同時,也將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特別補齊核心技術短板,實現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向全球產業鏈的更高端邁進。

  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等於閉門造車,政治局會議表明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未來發展仍需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局面。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意味着中國將繼續加快全面開放,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加快全面開放進程,完善營商環境和產權保護,吸引國際人才、技術和資本,大力推動創新,實現中國與世界雙贏。產業鏈的現代化建設是長期投入的過程,越是精密複雜的高科技產品越是需要來自不同國家的高技術和設備合作。未來,繼續擴大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依然是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路徑。

  (作者程漫江為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葉丙南為資深宏觀分析師,張婉為宏觀分析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