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崇論宏議\疫情反覆更顯「健康碼」重要

時間:2020-07-13 04:24:19來源:大公報

  圖:健康碼能夠有助追蹤傳播鏈

  「香港健康碼」一直只聞樓梯響,但澳門日前已率先公布,由7月6日起,每天讓最多3000名澳門公務、商務和有其他特殊情況人員,在入境珠海後可於14天內在其他大灣區城市自由活動,無須隔離作醫學觀察。對於一眾望穿秋水渴望「粵港」兩地能盡快通關的港商來說,只有羨慕的份兒。

  據聞「香港健康碼」已準備就緒,但「粵澳」行先一步丟下香港,相信與香港疫情反覆有關。然而,筆者看不到有證據顯示近日爆發的個案是由內地返港或到港的人士引致,因此並無必要貿然叫停兩地「免檢」安排。一直以來,如何平衡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是各界討論的焦點,而「粵港」兩地關係密不可分,根本無條件長期限制人員往來,否則會對雙方經濟造成傷害,更加難走出當前困局。

  根據廠商會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單單是在大灣區的兩萬間港資製造業企業,已聘用了270萬名員工,估計投資額超過4000億港元,每年繳納稅款達280億元,反映港商對廣東省經濟有着非常重要的貢獻。但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卻將近半年未能自由往返內地處理業務,要麼須經過一輪繁複的豁免檢疫審批程序,要麼忍受在內地14天強制檢疫,長此下去,對企業的存亡和內地員工的飯碗會構成威脅。

  再者,疫情難以完全「斷尾」已是不爭事實,與其無休止地斬腳趾避沙蟲般完全封關,倒不如追蹤疫情的傳播鏈並及時堵截反而更實際,而這時「健康碼」正正可以大派用場,令當局能掌握相關人士當下的健康狀況、行蹤,甚至更進一步以大數據追尋緊密接觸者,長遠而言,對防範病毒傳播是非常有用的。

  擴大疫情檢測規模

  如果要完全發揮「健康碼」的防疫控疫效能,必須增加檢測數目使其更加普及。專家已多次強調擴大及加快檢測對防控疫情非常重要,現時香港每天大約可完成3500至4000個測試,據聞近日已增至7000個,但比起人口少得多的澳門卻每日可以檢測達6000個來說,根本不算多,如比起早前同樣出現疫情反彈的北京更是寥若晨星。據聞北京在一周內,能把核酸檢測採樣人數由每日8000人極速增至50萬人,每日可以檢測23萬個樣本,數量相當驚人,亦因為有這麼大範圍的檢測和有效的管理,令當地近日再次回復「零感染」。

  積極地測試和追蹤密切接觸者一直是內地成功控制疫情的策略關鍵,其他地區如韓國和德國也是靠大規模檢測把疫情遏下去,對人口稠密、社區傳播風險高的香港來說,實在值得借鏡。

  對於害怕個人資料會經「健康碼」外泄,甚至被轉交至內地,未免太過多慮了。首先,政府已多次澄清系統是以保障個人私隱的原則來開發,只會收集申請者的基本個人資料和核酸檢測結果;再者,在保障公共衞生和公眾利益的大前提下,個人資料私隱權並非絕對的權利,健康碼就算加入更多為個人資料如緊密接觸史也未嘗為過,因為能有助追蹤傳播鏈。

  事實上,如果我們的衞生防禦能力能夠提升,國家便更有信心對香港委以重任。筆者希望,有關當局能加快和加大社區檢測,及時把疫情遏住。面對第三波疫情,不少中小企根本再無能力迎擊,因此,政府不能一刀切而停止重啟經濟的計劃,亦應繼續爭取,盡快實施粵港「健康碼」互認,畢竟,這是數以十萬計跨境商人和家庭爭取了幾個月的共同願望了。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吳宏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